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试卷(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我经常担心贫困山区的人民群众,因为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习书记这句话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
A.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 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 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2020年1月23日,武汉因为新冠疫情宣布封城,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各地医疗队纷纷驰援荆楚大地,与“荆楚”名称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政府收入 B. 加强中央集权 C. 缓和阶级矛盾 D. 反击匈奴袭扰
今年的春运起止时间是从2019年1月21日(腊月十六)开始,到2019年3月1日(正月廿五)结束。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 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的标准是( )
A. 财富多少 B. 德才兼备 C. 治水有功 D. 家庭血统
据《中国古代简史》记载,“东周第二代天子桓王在位时,周王室与同姓诸侯国郑国矛盾激化,导致了一场战争,结果王室军队大败,桓王中箭负伤”。以上材料说明( )
A. 郑国向周天子定期朝贡 B. 周王室地位下降C. 周朝政局稳定 D. 分封制得到巩固
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刺史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在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史称“文景之治”。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重视“以德化民” ⑤让士兵还乡务农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 长安 B. 洛阳 C. 咸阳 D. 开封
如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 江南河B. 都江堰C. 大运河D. 永济渠
如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B. 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C. 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D. 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 推行郡县制 B. 繁重的徭役 C. 沉重的赋税 D. 严酷的刑法
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
A. 汉武帝 B. 董仲舒 C. 卫青 D. 张骞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
A. 208年,赤壁之战 B. 220年,曹丕称帝C. 221年,刘备称帝 D. 229年,孙权称帝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分)材料二霍去病墓陪葬茂陵(汉武帝陵墓)。霍去病因功高封为大司马骑将军冠军侯,死时仅 24岁。为了纪念霍去病,汉武帝特为他修建了外形如祁连山的墓,并在神道两侧安置许多大型石刻,其中尤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对霍去病如此重视的原因。 (3分)材料三 注:瓦当:古代檐口滴水的瓦头,上面多有图案或文字。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对上面文物(“鎏金铜蚕”除外),加以介绍。 (2分) 答题示例:鎏金铜蚕:这件汉代文物反映出当时政府对养蚕业的重视,这为丝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为丝织品远销欧洲提供基础。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这个词汇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一:
(1) 观察上面《丝绸之路路线图》,说一说丝绸之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为丝绸之路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分) 材料二: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 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三: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总之,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3) 结合材料三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3分) 材料四: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3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时期,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天下六合】 “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1) 材料讲述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他是谁?请写出他完成“天下六合”的时间及意义。 (4分)
(2) 如图一人物在位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请写出他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的措施。这是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 (2分)【分中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最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 请写出图二中A、B、C三个政权的建立者。 (3分) 【分久必合】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即使在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也同时在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经过一定时间的积聚,必然为重新走上统一创造条件。
(4) 综合所学知识,联系时势,请你谈谈对统一的看法。 (3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云南”可知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
2.【答案】B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由题目材料可得出是儒家思想。 故选:B。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故选:D。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把握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及统一文字的意义。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4.【答案】B
【解析】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局面,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影响。
5.【答案】B
【解析】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6.【答案】A
【解析】“荆楚”与这些简称相关的古代制度是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故选:A。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7.【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可以看出,汉文帝时加强了对地方王国的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A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本题考查汉朝政治制度,主要考查汉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朝时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8.【答案】C
【解析】西晋后期,国家动荡、内乱不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故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西晋。 故选:C。本题考查了人口迁徙高潮。西晋后期,国家动荡、内乱不断。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西晋。
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因此,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能力品德,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不涉及财富的标准,故A不符合题意;治水有功仅是大禹的能力和功德,故C不符合题意;家庭血统是世袭制的标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本题考查了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禅让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B
【解析】“东周第二代天子桓王在位时,周王室与同姓诸侯国郑国矛盾激化,导致了一场战争,结果王室军队大败,桓王中箭负伤”说明东周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故选:B。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道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解析】秦朝建立后,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B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中央官制及各自的职责。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D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