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 打造高效课堂
-------张艳萍
一、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老师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反反复复的的讲,生怕练少了,漏掉了某个知识点。学生像坐牢一样坐在教室里,忍受着40分钟的痛苦,苦等下课铃响。课堂之外就是无休止的作业,结果错过的照样错,不会的照样不会,于是重复成为必然的选择。我们的教学就这样低效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二、什么是高效课堂
我们现有课堂低效,那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师上完课后只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的效率如何。
问题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虽然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全国各地用的教材不一样,但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另外,教师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问题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高效课堂是向40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有的老师说我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要课后两个自习或几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才能完成,那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目前,在课堂教学效率和时间的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书面的预习作业,在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已经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加以点拨。在课堂上完成必要的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的作业变成了预习作业。
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巩固作业。
问题三: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老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往往还要拖堂(我自己也这样)。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上课40分钟太短,还没进就下课了。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看,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因为学生自己动手、动嘴、动脑少,所以往往是跟着老师啥都会,离了老师啥都不会。我们经常会骂学生“这群笨蛋,我都讲了N遍还不会,气死我了”(我自己也骂过), 如果深思其原因,其实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们老师以自己为中心,为主体,总是以为自己讲清楚了,讲明白了,学生就因该掌握。以我们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以我们的行为代替了学生的行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有时候也会让学生说和讲,但占的比列很少,学生没受过培训没经验,讲解的声音小、不顺畅、抓不住重点,我们就会嫌让学生讲费时间。我们偶尔也会让学生讨论、探究,但次数少,层次低,作秀的成分更多一些(尤其是公开课)。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教师不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问题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的课不能算是好课。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