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模仿行为的观察报告
摘 要: 本文针对幼儿的模仿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在吴江山湖花园幼儿园小二班和中二班选取部分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日常观察、调查与描述法实施研究。
关键词: 幼儿 模仿行为 观察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天生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别人的言行,孩子为什么爱模仿呢?
第一,与他们的发展水平有关系。
第二,孩子年龄小,没有主见,易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或受到暗示。
第三,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容易模仿。
喜欢模仿是幼儿阶段孩子比较突出的性格特点,那我们该如何利用孩子这种特点,挖掘幼儿模仿的教育价值呢?
他们都会模仿一些什么样的行为?
模仿这些行为会对幼儿有什么影响?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三、研究对象
吴江山湖花园幼儿园小二班;
吴江山湖花园幼儿园中二班。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1.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模仿行为;
2.讨论幼儿模仿行为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五、研究内容
(一)模仿的定义
1.模仿(imitation):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
2.模仿一般分为自觉模仿和无意识的模仿。自觉模仿是在集体号召下产生的;无意识的模仿则是一种不自觉的模仿。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榜样的模仿要经过一个过程:从盲目模仿到有选择地模仿;从模仿自己的伙伴到模仿周边的成人;从模仿身边的人到模仿影视中人物;从外部行为的模仿到心理品质的模仿。
(二)案例1
2009-11-3(中班)
拍手律动是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深受中班幼儿喜爱。在用餐前,我利用这个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都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等待用餐。我先从容易的律动节奏开始:
1.拍三下手,再拍一下腿,全班幼儿都能正确地模仿出来。
2.拍两下手,两下腿,再拍三下手,少许幼儿反应有些慢。
3.拍三下手(加上了附点),拍两下腿,两下肩膀,最后拍一下头,这次全班幼儿做的很乱,于是我放慢速度又做一次,仍然有幼儿记不清节奏,但比第一次要好一些。
(三)案例2
2009-11-10(小班)
今天我上了一节打击乐活动,名叫《大雨,小雨》。
师:大雨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是哗啦啦从天上掉在地上的。(这时有幼儿把小手举起来,一边摇晃一边模仿大雨从天上哗啦啦下的样子。)
师:那小雨呢?
幼儿:是滴答滴答的,轻轻地落在地上的。(这时有幼儿用小手指轻轻地弹着地面表示下小雨。)
案例分析:
这两个案例都有共同特点,都是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在其中利用了幼儿的模仿行为,使幼儿在模仿中进行学习,有音乐、泥工、律动和体育游戏。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处于自觉主动的位置,使得他们更自然地接受新知识。
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的。美国心理学家都拉认为: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孩子会说话是模仿妈妈的发音,孩子会笑是模仿妈妈的表情孩子最先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模仿。于是,在幼儿园,模仿被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老师的示范是孩子模仿的标准,孩子学会认字、说话、唱歌、说话、游戏等都是老师有意识地在引导孩子模仿学习。
(四)案例3(小班)
2009-11-23
在小班进行拍手律动难度就降低了,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喜欢这个游戏的。然而,今天我带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牛牛却不高兴了,摇摇头说: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忙问他为什么。牛牛说:每次都是跟你做,不好玩,我要做和你不一样的动作。我也会!我也会!原来如此,我总认为小班幼儿只会模仿,不料渴望创造的种子已在心里萌发;总认为这个游戏有趣好玩,不料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