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目标任务
1.1编制目的
为增强我乡对自然灾害救灾工作的应急反应能力,切实做到迅速准确、有序、有效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减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维护受灾地区的社会稳定,根据上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凡在本乡范围内发生的洪水干旱、台风、冰雹、冰冻、高温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以及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2基本情况
2.1 本乡镇(街道)辖区内有八个行政村(社区)、153个自然村,行政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总面积18900亩,其中水田15195亩,旱地3705亩;农作物面积13122亩。现有人口5118户19437人,其中常驻人口4847户18539人,外来人口898人,有住房670间。
2.2境内主河流28条,有桥53座。
2.3境内有工厂35家
3灾害风险
3.1国土资源部门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3个,分别位于乡镇(街道)位置。如发生灾害,需转移安置4个村40户189人,并将造成309亩耕地受灾,其中水田178亩,旱地131亩。
3.2有水库31座,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八个村446户1708人,并将造成3120亩耕地受灾,其中水田2744亩,旱地376亩。
3.3流经本乡镇(街道)的河流(溪)24条,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八个村1843户6063人,并将造成5945亩耕地受灾,其中水田4822亩.旱地1123亩。
3.4如企业发生突发性事件,境内需转移安置共184户729人。
3.5其他灾害隐患点情况。
4 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
4.1指挥机构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及人大主席团主席组成,指挥中心设在政府一楼。
总指挥:
指挥机构下设:办公室、信息组、抢险组、巡逻组、转移组、保障组、监测组。(名单附后)
4.2 工作职责:
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救灾的各项工作。
信息组:负责灾害的预警预报、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抢险组:负责救灾抢险工作。
巡逻组:负责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灾害发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
转移组:负责需转移安置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
保障组:负责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障、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受灾人员生活救助和稳定等工作。
监测组:负责灾后环境、卫生等监测工作。
5预警信息
5.1河流水位分别涨至6米时发布撤离转移信号,区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5.2地质灾害点预警发出后,区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5.3锦江水库预警信号发出后,区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5.4当某工厂发生突发性事件,视情况发布撤离转移信号,指定区域内人员按方案转移。
6 人员转移
6.1灾害预警发出后,本乡镇(街道)共需转移1679户6562人.其中外来人员14户54人。特别是注意做好以下重点人员的转移:五保户54户63人.低保户158户357人,残疾家庭33户87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72户151人,另有幼儿园、小学、(全日制)中学等,共计学生3208名。
工厂发生突发性事件,人员转移按实际情况决定。
7 转移路线
7.1当预警信号发出后,涉险人员即按指定的路线转移。
1、需转移安置到乡镇(街道)避灾安置场所的,由有关村(社区)集中派车送达。
2、需转移安置到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的,沿村内主要道路自行转移。
3、分散到村(居)民家中安置的,自行前往。
8 避灾安置场所 。
8.1本乡镇(街道)有3个集中安置场所(乡政府、中学、中心小学),乡镇集中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176户592人,八个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1396户5370人。
8.2物资保障。原则上,避灾安置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贮藏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教育灾民本人携带一些干粮、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灾害发生后10小时内将保障物资(如:米、面、油、盐、水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送到避灾安置场所。
9 灾后救助
9.1、调查了解灾情。乡镇(街道)民政所长随时和村灾情信息员保持联系,及时填报《因灾倒房花名册》;如有因灾死亡、伤病人员,填报《因灾死亡人员花名册》;及时填报因灾农作物损失情况。
9.2及时发放救灾款物。在乡镇(街道)政务公开栏内,公布发放到各村(社区)的救灾款物数额。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