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1.3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过程与方法: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重难点
重点: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感受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难点: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的认识。
教具准备
PPT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八年级学生对《骆驼祥子》的课文有所了解。可以播放电影《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饿昏的片段,然后提问学生:“是谁抢了人力车夫的生意?”由此导入主题。
拉近距离,激发兴趣
新课
一、生活中的变化1.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1)比较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发明与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与通讯工具来揭示变化的原因。(联系工业革命)(2)出示图,阅读课文,说说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出示材料: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向学生展示某交通或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从误解到逐渐习惯并接受这种文明辐射和过程。思考:阅读P21说说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新型交通工具给传统行业带来哪些冲击,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冲击的?2.新的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邮政 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私自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推广到各省③20世纪初,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电话(3)1882年,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到了20世纪30年代,拨打号码的自动电话才逐渐代替了人工接线电话。根据英文的译音,人们称电话为“德律风”。〇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思考:联系工业革命的成果,向一想,为什么近代以来的许多科技成果都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归纳:半封建制度国家,闭关自守,拒绝西方文明;八股取士,压抑了创造力;清朝政府腐败,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二、头脑中的变化出示材料:早期的报刊 设问:你认为报刊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当时的人们的还有哪些新的生活方式?1.文化生活中: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大量出现,喜爱阅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多。看电影、拍照片等新的生活方式受到人们的欢迎。2.思想观念:民主观念的影响称呼的变化:②婚姻变化,主题是体现婚姻的自由、平等。让学生阅读“阅读卡”中的内容,了解西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