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曹彬华 导学案审定: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赵州镇中学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
3、把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4、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5、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习重难点】把握全文思路,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难点】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资料链接】:作者、背景、解题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解题: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一、【前置作业*我的自主学习】
(一)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政治家、文学家 。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朗读课文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谪( )守 浩浩汤汤( ) 汀( )兰 偕( )忘 冥( )
嗟( )夫 楫( ) yín( )雨 hào( )月 宠( )辱
(三)、解释下列文言句中的黑体字。
1.滕子京谪( )守( )巴陵郡 2. 增其旧制( )
3.薄( )暮冥冥( ) 4.前人之述( )备( )矣
5. 满目萧然( ) 6.若夫淫雨霏霏( ), 连月不开( )
7.浊浪排( )空 8.至若春和景( )明, 波澜不惊( )
9. 而或( )长烟一( )空
10.则有去( )国( )怀乡,忧谗( )畏讥
11.则有心旷( )神怡( ),宠( )辱偕( )忘
(四)、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划线的字
1.和:政通人和( ) 2.通:北通巫峡( )
春和景明( ) 政通人和( )
3.空:浊浪排空( ) 4.极:南极潇湘( )
长烟一空( ) 此乐何极( )
5.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6.夫:荷担者三夫(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7.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8.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然则北通巫峡(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五)、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越明 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3.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探究交流*我们相互提高】
★阅读理解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一】本文主旨:
本文以作“记”为由,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描写,借题发挥,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出了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诫之意。
【二】岳阳楼记景物描写的特点
字数不多,境界壮阔。抓住特点,着力描写。对比互衬,相得益彰。运用骈偶句,整齐优美。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三】通读全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段意:
1、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点明作记时间。
2、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4、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5、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6、第3段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7、第4段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8、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10、“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11、“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1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3、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阅读下列各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⒈ 解释划线词:
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⑵ 百废具兴 具:
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⑷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之:
2. 用原文回答:
⑴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⑵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 重 修 岳 阳 楼
㈡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⒈ 解释划线词:
⑴横无际涯 横: 涯:
⑵朝晖夕阴 晖:
⑶前人之述备矣 备:
⒉ 解释划线词:
⑴①北通巫峡 通:
②政通人和 通:
⑵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观: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⒊ 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
⒋“前人之述备矣”与第一节中的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⒈ 解释划线词:
⑴连月不开 开:
⑵日星隐耀 隐:
⑶樯倾楫摧 樯: 倾: 楫: 摧:
⑷忧谗畏讥 谗: 畏:
⒉ 解释划线词:
⑴ 极:①南极潇湘 极: ⑵ 薄: ①薄暮冥冥 薄:
②感极而悲者矣 极: ②薄如钱唇 薄: ⒊本节极力描写湖上凄凉的景象,作用是 。
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