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发展要素分析
文/豆晓利
【摘要】本文基于金融集聚理论,从经济基础、人力资本、政府作用、信息化水平、投资等层面分析了金融集聚主要影响要素及其对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发展的影响,为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相应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郑州;金融集聚;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要素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研究”(编号:2013CJJ039) 及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与金融人才培养研究”(编号:2014-zd-064) 的资助。本文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规划项目“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及机制的研究——基于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视角”(编号:12YJC790191) 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豆晓利,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
一、问题提出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加速,相比于其他产业,金融业表现出尤为显著的高度集聚现象,从世界范围内看,已经形成了以纽约、伦敦和东京为代表的较为成熟的国际金融集聚区。在中国大陆,金融集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北京、上海已经成为代表性的金融中心,各地区也在打造服务于本区域的金融中心。国内外实践表明,金融集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中坚力量,通过发挥其“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 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需要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全国性金融中心,同时更需要服务于本土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这样才能形成完善健全的金融层级体系。郑州建设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的影响要素是什么,着力点在哪里?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
早在2007年,郑州就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为郑州建设金融中心提供了更多契机。除了郑州,中部其他省份也在竞争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将金融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选,打造彰显本地特色的金融集聚区,如武汉的“光谷金融港”、“江汉区金融集聚区”,长沙的“芙蓉中路金融街”等。总体来看,郑州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处于中部省会城市中游水平,与武汉、长沙还有一定差距。
二、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发展要素
1.金融集聚产生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一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才能确保金融中心稳定的资金流动和金融交易需求。金融中心大都产生在经济中心,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保障,金融集聚的形成是经济中心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国际上看,伦敦金融业的发展依赖于英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纽约金融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美国在二战以后的迅速崛起,东京的金融业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察国内的金融中心,近几年上海、北京、深圳在国际上金融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其实也是依赖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因此,一定的经济规模是金融集聚产生的前提。
郑东新区是中部地区的投资中心、重要的区域保险中心、商品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郑州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核心,而郑东新区作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 又是郑州经济发展的核心。2012年,郑州GDP达5549.79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前十位。郑州现有的经济基础为金融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人力资本对金融集聚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业属于高技术、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产业,人力资本是金融集聚产生和持续的核心要素。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作支撑,只有不断培养并且留住金融专业人才,才能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3.有效的政府作用为金融集聚提供重要支持。政府对于金融集聚的产生具有很强的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划拨土地、建设基础设施、招商引资,进而形成金融集聚效应。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是典型的由政府投资规划形成的,不同于市场形成的金融中心,政府对于功能区建设的作用更为显著。其中招商引资、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等各项影响功能区建设的政策都有赖于政府的制定。因此,如何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是促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较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是金融集聚的重要条件。信息化发展状况是影响金融集聚的最重要因素,信息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金融集聚。信息畅通可以扩大金融机构的服务边界,使金融要素自发地向利润高的地区流动,最终形成金融集聚效应。信息畅通发挥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可以帮助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使金融集聚与经济的发展相得益彰。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位于中部地区,相比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为滞后,更需要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为功能区建设服务。
5.自由的对外开放环境有助于金融集聚的产生。在现代经济中,不管是金融机构、金融资本,还是金融人才都具有极大的流动性,这些金融资源在选择落户地时,是否具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