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狼》学案
教师寄语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翻译、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生动的描写、曲折的情节及丰富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
难点:学习本文典型文言实词,理解名词的活用现象。
一、作者与出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 ,世称聊斋先生, 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 名称,“志”是 的意思,“异”指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 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二、初步感知
1、为加点字注音:
缀( ) 窘( ) 苫( ) 弛( ) 眈( ) 黠( )
瞑( ) 暇( ) 隧( ) 尻( ) 寐( ) 少时( )
2、为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停顿:
(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场 主 积 薪 其 中
3、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点为的字词:
(1)缀行甚远 (2)投以骨
(3)止有剩骨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5)弛担持刀 (6)意暇甚
(7)其一犬坐于前
三、自主探究
1、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2、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3、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屠户给下了你什么印象。
4、结合故事的四个情节来分析文章层次:
四、合作探究
1、我们在本单元学到很多动物,独有这一课的狼不讨人喜欢。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
五、当堂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蒲松龄,清代人,别号青莲居士,而唐朝李白,号柳泉居士。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2、下列句子,加红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句是( )
A.担中肉尽 B.恐前后受其敌
C.狼不敢前 D.狼亦黠矣
3、翻译下面句子,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A.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一样蹲在(屠户)面前B.一只狼循小路去了,其中一只像狗一样蹲在(屠户)面前C.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D.一只狼径直走到一条狗面前坐下来
4、选出与“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意义相同的两项(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身已半入,止露尻尾。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的高潮是屠夫积极抵御狼,直到最后杀死狼。B.屠夫利用田野柴草堆这个有利的环境,转而积极防御,直到主动出击,大获全胜。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说明了狼的狡诈,想制造假象迷惑屠夫。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表明屠夫不再迁就退让,转而做出与狼斗争的正确抉择。
6、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二、阅读
(一)课内阅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冥,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身已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