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136阅读 | 4收藏 | 1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2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3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4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5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6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7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8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9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0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1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2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3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4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5页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人民战士别惹 上传于:2024-06-05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下面三件文物共同反映了(  )  A. 中原文化,光辉灿烂 B. 造型奇特,神灵崇拜 C. 青铜文明,多元一体 D. 华夏文字,源远流长 2.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这表明儒家(  ) A. 重视道德构建 B. 认同贫富分化 C. 追求精神自由 D. 反对追求富裕 3.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也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点。其目的是(  ) A. 繁荣思想文化 B. 巩固国家大一统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加强对经济统制 4.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游牧生产方式的消亡 B. 农耕经济模式的扩展 C. 中华民族认同感加强 D. 北方各族政权的建立 5. 《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作为文献史料,该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 A. 制定严格标准考核官员 B. 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进士科是仕进唯一途径 6. 如图是一幅描绘宋代一个货郎走村串户售卖日用品的风俗画。图中情景从侧面反映了(  ) A.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对外贸易的发展 C. 交通运输的进步 D. 商贸活动的扩大 7.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据此可知此书(  ) A. 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B. 具有总结性和创新性 C. 是最早一部农学著作 D. 受西方科技影响深刻 8.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共同历史影响是(  ) A.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推动了民族交融 C. 维护了国家主权 D. 引发了社会危机 9. 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先后创办了《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由此可推断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 A. 开启民智普及文化 B. 根除社会陋习 C. 动摇封建道德礼教 D. 瓦解清朝统治 10. 《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记载了近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由此可见(  ) 时间 1842-1895年 1895-1912年 1912-1919年 产业工人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A. 洋务运动目的达成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近代工业不断发展 D. 工人运动持续高涨 1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五四运动精神主要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由此可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是(  ) A. 互为因果 B. 相互压倒 C. 两不相扰 D. 一脉相承 12. 有学者说:“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材料中“这条道路”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 B. 万里长征之路 C. 城市武装暴动 D. 创建人民军队 1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该时期的建设成就(  ) A.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B. 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 C. 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 D. 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 14.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多次举办世界性会议,我国外交出现盛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世界格局的变化 C. 外交政策的灵活 D. 综合国力的增强 15. 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他意在强调这些战争(  ) A.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C. 促进不同地区的文明交流 D. 阻碍了东西方经济联系 16. 1787年美国宪法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石,但它一度未承认黑人奴隶的合法地位。该宪法对奴隶制的承认违背了(  ) A. 三权分立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 C. 共和主义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17. 恩格斯评价马克思说“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马克思的真正使命是(  ) A. 追求人类解放 B. 成立“第一国际” C. 批判资本主义 D. 建立巴黎公社 18.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苏军包围柏林 C. 诺曼底登陆 D. 莫斯科保卫战 19. 欧共体第一任主席说:“联合意味着更多的收益来源、更大的市场以及更高的生产率”。这句话旨在表明欧洲的联合(  ) A. 抵制马歇尔计划 B.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C. 用一个声音说话 D. 推动多极化的形成 20. 联合国公布的资料认为,通过信息技术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是一种“富国现象”。据此可知现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 A. 世界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文化多样化 D. 社会信息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河南居九州之腹,中天而立,有“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之说,是建都立业的福地。从夏算起,先后共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几度形成了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四个。除了四大古都外,河南其他的一些城市在历史上也曾作过都城,中原大地形成了最密集的古都群。 ——摘编自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地理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王朝多次在河南建都的因素。 (2) 请再举河南一个地方,并说明该地在历史上的突出地位或发生的重大事件。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情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摘编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上》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力量从小到大迅速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枢纽,同时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据材料一,用史实说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中国共产党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所作的努力。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 十四年艰苦抗战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抗战精神,在当今时代,你认为抗战精神是否还有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后和十八以来我国部分制度、政策的发展及变化 领域 改革开放后 十八大以来 农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出台。 对外开放 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祖国统一 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出台。 外交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据统编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及时政新闻整理 材料二:在这一发展节点上,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发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变化,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技术基础、体制机制基础,以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国内外的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党着力推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突出表现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政府网•高举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伟大旗帜——写在十八大前夕》 (1) 据材料一,概括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部分制度,政策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度、政策发展变化的原因。 (3) 综上所述,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商人从印第安人手中骗取巨万的财富,在西印度群岛,英国每年靠黑人奴隶血汗积累了不计其数的高额利润,在西欧殖民主义扩张中,英国与法国、荷兰等国展开厮杀,争夺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殖民掠夺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过程。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二: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本质上构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既提供大批廉价劳动力,又提供了资本。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17世纪英国革命中,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的向前发展。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英国崛起道路的特点。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内容之间的联系。 (3)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英国崛起道路的认识。 25. 依据下表所列史实,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大事年表 时期 历史事件 1947年 美、英、中、法等23国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上签字。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持续78天轰炸。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5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世界历史•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司母戊鼎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器,利簋是在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三星堆青铜面具是在四川广汉出土的青铜器,故三件文物共同反映了青铜文明,多元一体,故C符合题意;利簋、三星堆青铜面具都不是在中原地区出土的,排除A;司母戊鼎和利簋都不能体现神灵崇拜,排除B;三星堆青铜面具没有文字,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文物共同反映了青铜文明,多元一体。 2.【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儒家重视道德构建,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不义之财。为了恪守道德规范,不惜牺牲生命。故A符合题意;认同贫富分化与题干不符,排除B;追求精神自由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儒家不反对追求财富,但要取之有道,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孔子、孟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孔子、孟子,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儒家重视道德构建。 3.【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其最终目的是要巩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故B项正确;汉武帝实行题干中的措施,目的是巩固国家大一统,不是繁荣思想文化、加强对经济统制,排除AD;扩大地方权力与史实不符,排除C。 故选:B。 本题考查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目的是巩固国家大一统。 4.【答案】C 【解析】据题干“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可知,这种现象说明中华民族认同感加强,少数民族也自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内迁的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游牧生产方式的消亡、农耕经济模式的扩展、北方各族政权的建立,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说明中华民族认同感加强。 5.【答案】C 【解析】A.材料没提及考核官员的标椎。排除A项。 B.材料没有体现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排除B项。 C.根据“(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唐朝的科举制度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让很多贫寒之士能够进入仕途,C项正确。 D.进士科是仕进唯一途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的完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史实。 6.【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了宋代农村地区货郎做买卖的历史现象,说明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故D正确;“宋代一个货郎走村串户售卖日用品”反映的是农村的商贸活动,排除A;“宋代一个货郎走村串户售卖日用品”反映的是商业活动,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从侧面反映了商贸活动的扩大。 7.【答案】B 【解析】《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徐光启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B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没有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排除A;《齐民要术》是最早一部农学著作,排除C;《农政全书》没有受西方科技影响,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明朝的科技著作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经过几十年的斗争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C项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都是反抗外来侵略,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A项;两个事件也与民族交融不符,排除B项;这两个事件没有引发社会危机,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古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9.【答案】A 【解析】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开启了民智普及文化,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科技的进步。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辛亥革命瓦解了清朝统治,BD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C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时务报》《国闻报》。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的影响。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的影响。 10.【答案】C 【解析】由表格中中国产业工人人数的不断增加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工业不断发展,工业发展使得工人阶级的人数增加,力量壮大,C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没有达成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只是显示了工人人数的变化,看不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状况,排除B项;材料只是显示了工人人数的变化,没有涉及工人运动状况,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状况,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11.【答案】D 【解析】A.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排除A。 B.两者体现不出相互压倒的关系,表述有误,排除B。 C.两者体现了继承发展的关系,并不是两不相扰,排除C。 D.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五四运动精神主要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可知,体现了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因此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及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领导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特征,故A正确。 B.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排除B。 C.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城市武装暴动都以失败告终,不符合题意,排除C。 D.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知,这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