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一、课例背景:
文言文的学习是极大的难点,学生的学力不强,而教师本身又对文言文教学缺乏兴趣和研究,这使文言文教学,一直处在照本宣科,念翻译、背字词的阶段,这也引起了学生学 习上的极大的厌倦情绪。在《〈论语〉十二章》的授课中对此进行了探究。
二、课例探究过程: 首先是个人初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文中所讲的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原则,把它 们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 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二、预习指导: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哉 焉 诲
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熟读。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
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6 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 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六则明白了哪些方面的道理。 九、作业:背诵默写前六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朗读与背诵
过程方法目标: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朗读全文。
二、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 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三、翻译课文 7-12 则
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四、独立思考:本课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道德修养,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五、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状况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写 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道德修养的问题)
六、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七、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八、作业:A.课后练习三、四题。 B.默写课文课后研讨,反馈问题:
1、仍然没有摆脱照本宣科,念翻译、背字词的模式。
2、对孔子及《论语》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
3、朗读不到位。集体朗读过多,个性化朗读少。老师指导不到位。
4、过多引导,框架死。学生生成的问题太少,应恰当展开
5、学生投入状态,个别倾听很差,我们要多加关注学生的投入状态。要力求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热情。
完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前六则)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孔子及有关《论语》的知识。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前六则。(重点) 过程方法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前六则课文。(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过程:
一、激起兴趣,导学示标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
《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 十则》。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交流搜集的材料,了解孔子及其《论语》:(生交流后,师课件补充)1、孔子。2、《论语》
三、一读课文,初步感知1、订正读音,课件展示
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见课件)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四、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一)、二读课文,再次感知前六则内容。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六则。
2、齐读。
(二)解读文章,落实翻译
师简介文言文翻译技巧(略略带过)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⑴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⑵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⑶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2、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⑴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⑵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⑶删──删去不译的词语。⑷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⑸调──调整倒装句句序。⑹选──根据上下文, 选用恰当的词义。⑺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⑻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⑼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
(三)、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问题
(四)、小组合作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 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课件逐则展示正确译字译句,订正)
(五)背诵比赛
(六)、再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自主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3、这六则里有哪些成语沿用至今?
五、诵读文章,为我所用: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六、课堂小结:生谈收获
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