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文言文考点分析

2025-04-07 15:51    教育考试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文言文考点】

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词义,如“而己有饥色”中“色”,可联系“面不改色”的“色”理解,意思为“脸色”。

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三、句子翻译

1.紧抓关键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2.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不用判断动词“是”

(2)倒装句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①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

②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③定语后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④介宾结构后置。(“于”结构:能谤讥于市朝)(“以”结构: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

④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4)固定句式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

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

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

(5)被动句

【文言文答题技巧】

1、词语解释题。

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开放性理解题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

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

在高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诗歌常见情感】

1.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4.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常见题型】

(1)“诗眼”或“炼字”型题

1、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2、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句意型题

1、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2、答题要点: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3)意境型题

1、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2、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4)形象型题

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2、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5)语言特色型题

1、设问方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2、答题要点:

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主旨型题

1、设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答题要点: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7)技巧型题

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

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2、答题要求: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古诗知识】

1、明辨抒情方式:

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2、辨明表现手法:

a.衬托(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

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虚实结合;

f.动静结合;

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3、审清修辞手法:

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

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

4、诗歌答题术语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