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一、死去了的情绪

2024-08-20 23:16    死去了的情绪    来源:365文库

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

一、死去了的情绪

文学与革命有什么关系呢?

“文学是超乎一切的,诗人和文学家决不受环境的支配决不应参加环境的变动,决不应问及什么革命不革命……”也许有很多的人,尤其是自命以艺术为至上的诗人文学家是这样想罢。但是在事实上,诗人总脱不了环境的影响,而革命这件东西能给文学,或宽泛地说艺术,以发展的生命;倘若你是诗人,你欢迎它,你的力量就要富足些,你的诗的源泉就要活动而波流些,你的创作就要有生气些。否则,无论你是如何夸张自己呵,你终要被革命的浪潮淹没,要失去一切创作的活力。

当群众忍受不了压迫,而起来呼喊,暴动,要求自由,高举解放的红旗,而你,诗人,站在旁边形同无事,或竟旁观也不观一下,或向群众说道:“这又何必呢?我们要严守美妙的和平,我们应当文明些……”在这时候,那怕你的诗做得怎样好,你的话怎样有音乐的价值,你相信你自身是如何的高尚,但是又有谁注意你,需要你,尊崇你,静听你呢?你将为群众所忘记,或为群众所咒骂,所唾弃;或者有一部分失去权威的少数人要欢迎你,说你是他们的,但是他们是失去权威的,是要做死亡的呻吟的,是没有再生动的希望的,能够给你一点什么呢?依附旧势力的诗人永远开辟不出创作的源泉,——事实上是如此呵,我们看一看俄罗斯的文学就可以晓得了。

俄罗斯文学革命运动的因果史,朵斯托也夫斯基,托尔斯泰,涅格拉梭夫,杜格涅夫……与俄国革命运动有什么关系,这是另一问题,我们暂且不说,且说一说十月革命时代的俄国文学界。

十月革命不但消灭了资产阶级的政权,把土地,工厂,银行……一切从资本家地主夺到工人农民的手里,赶跑了克林斯基,打败了田尼庚,推翻了独裁的皇室,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制度,并且将资产阶级的文化送到坟墓中去了。文学当然是所谓文化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文化既然被革命扫荡,于是资产阶级的文学也就随着资本家,地主,将军,跑到外国去,或在国内销声匿迹,不做一点儿声息——何尝不想呢?何奈没有力量了!也许跟着资产阶级下台的文学家自己以为是超乎一切的,是艺术的忠臣,是和平梦的爱好者,是人类的美妙的心灵的化身,而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并不为所谓讨厌的物质利益而奋斗。但是事实的结果并不如他们的想象呵!他们的确是资产阶级的歌咏者,的确是资产阶级的战将,不过在争斗的战场上,他们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所用的武器不同罢了。

“喂!这粗野的工人的手,喂!这纷乱的暴动,这黑面包,这凶恶的波尔雪委克,这巨大的惊慌……呵!怎么办呢?……革命,唉!革命简直是横暴,简直是罪恶……我们的温柔的梦做不成了,我们的暖室的花被吹落了,我们的神秘的,细微的心灵被震动了,我们的幻想,我们的一切……没有了!唉!没有了!……”

是的呵!十月革命给与了“神秘的心灵”的诗人以无涯涘的悲哀!暖室的花被吹落了,温柔的梦做不成了,诗神因之不安,司文艺的美女因之啼哭……唉!横暴的革命!可诅咒的十月!但是怎么样办呢?革命是很骄傲的,尊大的,是很不顾一切的,是走起路来声音很高大的,对不起!对不起!把你们诗人的温柔的梦境搅扰了。

十月革命将旧的、资产阶级的俄罗斯送到历史的博物馆去,因之它的心灵也就没有再重新波动的希望。一切眷恋旧俄罗斯的情绪,回忆过去的哀思,恢复已失去的幻想,一切,一切……都是无希望的,不合时代的,因之它们的代表者,旧俄罗斯的诗人,无论如何,没有再生的可能,没有再为群众所注意的机会。也许他们现在还在提笔从事著作,但是在实际上,他们的感觉,情绪和心灵,都已经死去了。

十月革命是爆发了,讨厌的十月!它将一切纯洁的(?),以艺术为神圣的,天才的诗人都送到俄国的境外去,送到柏林,巴黎,伦敦……去过侨居的生活,这未免太严刻了罢?其实呢,十月革命后,劳农政府并未颁布驱逐文学家的命令,并未摆出对待他们的严刻态度。不过十月革命的本身,劳农的呼喊,红旗的招展,波尔雪委克的行动,与他们的艺术的心灵不合,将他们所歌咏的宝物破坏,令他们起江山依旧主人已非的哀感,不得不离去故乡了。我们与其说革命将他们驱逐,不如说他们将革命的祖国抛弃——革命后的俄国不是他们的祖国了;从前所歌咏的花园乐土,现在简直不可一日居,于是他们不得不侨居到那美丽的,繁华的,公道的,纯洁的,合于诗人的心灵的伦敦,柏林,巴黎……

布林,米里慈可夫斯基,巴尔芒德,黑普斯(米里慈可夫斯基的夫人)……及其他一些著名的旧俄罗斯文学的明星,都跑到国外去了,并且似乎降低了艺术家的身价,也参加,并且积极参加反苏维埃俄罗斯的运动。艺术家不是最纯洁的么?不是不齿问及讨厌的俗事的么?不是高出一切的么?但是现在为什么都把艺术家脑筋弄得昏乱了?为什么与反革命党,保皇党,资本家,将军……一切非艺术家一鼻孔出气,共同为反苏维埃俄罗斯的呼声?这是艺术家的降格呢,还是艺术家的本色呢?

不,这并不是艺术家的降格,这乃是艺术家显现出了自己的本色!我们要知道艺术并不是个人的产物,艺术家一定有自己的社会的背景,他并不是高立云霄,与其他人们没有关系的。每一社会的阶级有自己的心灵,每一艺术家必生活于某一阶级的环境里,受此阶级的利益的薰染陶溶,为此阶级的心灵所同化。因之,艺术家的作品免不了带阶级的色彩,我们虽不能说某一艺术家是某一阶级的代表,但至少可以说某一艺术家是某一阶级的同情者。若这种意见是不对的,那末,为什么布林,米里慈可夫斯基等……参加反劳农的运动?为什么以为新俄罗斯,劳农俄罗斯不好?难道说艺术的花卉只在贵族的宫院里,只在资本的深窖中,只在太太小姐的暖室里能够吐香?而在工人的俱乐部里,在群众的歌声里,就要失其光彩了么?严格地说,这也许是的,因为无产阶级的环境实在找不出资产阶级的艺术家的口味来。当这一般纯洁的(?)艺术家正在温柔的资产阶级的花园中欢唱低吟之际,忽然俄国的劳农举起十月的火旗,喊什么面包土地,当然要吓得一跳,即时变低吟为大喊:“不得了!不得了!我们赶快跑,赶快跑呵……”

好!你跑你就跑,谁也不来拦阻你。因为体贴你艺术家的心灵起见,决不来拦阻你,拦阻你更使你悲哀了。可是你既然跑了,那末,你的歌声也就没有谁能听得着了,在事实上,也没有谁想听得你的歌声。十月革命后,这一般著名的文学家,如布林,米里慈可夫斯基,巴尔芒德……在文坛上一点儿力量没有,几几乎全被人忘却了。不错,还有一部分文学家,如梭罗古布,谷慈敏,茶妙经……十月革命后,还没有跑,还在莫斯科或在列宁格勒住着,但是他们的身体虽然没跑,而他们的心灵久已跑了,或跑到柏林,或跑到巴黎,但是无论跑到什么地方,总是跑了,跑了是一样的。因之,新俄的批评家给他们一个名号“内侨”,意思是国内的侨民。或者有人说,这未免滑稽这又有什么滑稽呢?在精神上,新俄罗斯已经不是他们的祖国了;他们的祖国内有皇帝,有贵族的花园,有美女的白手套,有地主的威严,有温柔的筵席……但是现在的新俄罗斯呢?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不是所谓艺术家的祖国。

旧俄罗斯的诗人随着旧俄罗斯的政府下了舞台。十月革命后,我们在俄罗斯的文坛上再也找不到他们的威严了。无论内侨的文学家也罢,外侨的文学家也罢,或销声匿迹地不说话,或为无力的呻吟,一点儿好的东西也没写出来。简直可以说算完了。他们都死去了罢?不错,布林,米里慈可夫斯基,安得来·白内宜,谷慈敏,还生存在人世上,但是他们的灵魂已经没有了。我已经说过革命这件东西,倘若你欢迎它,你就有创作的活力,否则,你是一定要被它送到坟墓中去的。在现在的时代,有什么东西能比革命还活泼些,光彩些?有什么东西能比革命还有趣些,还罗曼谛克些?倘若文学家的心灵不与革命混合起来,而且与革命与于相反的地位,这结果,他取不出来艺术的创造力,干枯了自己的诗的源流,当然是要灭亡的。

这一些反革命的文学家,既然在新的取不出资料来,于是在旧的垃圾中,在上帝的龛前,在罗马的往昔,在一切被现代人所忘却的生活里,取出一点腐水润润自己的笔锋,但是可怜极了!革命后,他们也出了许多诗集,并且这些作品在技术方面并不是十分不高,但是他们的感觉,情绪,幻想,却不能令现代感觉到需要。梭罗古布,谷慈敏,罗善诺夫,白列松……共同出了一本《射夫》,印刷得虽然讲究,喂!可是只印了三百份!这简直是羞辱罢!与革命表同情的作家们所出的诗集,至少也要印两千份,但是这一些旧俄罗斯文学家,并且是有过很大的名望的,只将自己的文集印了三百份!这未免是滑稽而且羞辱罢!但是怎么办呢?我们又不能把旧情绪来鼓动新的人们的心灵……

没有办法,去找上帝罢……贵族的别墅没有了,丰盛的筵席没有了,暖室的花也不香了,所剩的还有一个上帝,呵!这个上帝,你们波尔雪委克总夺不去!当我们读反革命作家的,特别是女作家的诗集时,差不多到处都可以找到上帝这个东西,似乎没有上帝,诗便写不出来。阿黑马托瓦,慈维大也瓦,司喀普斯加牙,黑普斯……这一些女诗人口口声声总是上帝,上帝,上帝!但是天上的上帝总解决不了地下的问题,恢复不了已失去的实产!

这又怎么办呢?

历史的命运,革命的浪潮,任谁也不能将它压下去。“上帝!上帝呵!这是无力的祷告,这是将要死亡的哀鸣。

“倘若我将来有时间,金钱,纸,笔,墨,我一定可以创造出稀有的作品来……倘若给我许多层的楼房,十足的笔墨,我可以写出好的神话的叙事诗来,但是现在我什么都没有……给我生活的安全罢,我交还你们的损失。我向俄罗斯声明:我是你所需要的,我并且知道你所需要于我的是什么。”

这一段话是何等的悲哀呵!安得来·白内宜公开地向新俄罗斯诉苦,说自己没有创作的机会,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完全是因为物质的生活不安定。我们不能说,他的这种要求是不应当的。但是倘若以自己现在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完全归咎新俄罗斯没有给他好的楼房住,这未免是笑话罢。新俄罗斯还在革命的过程中,新俄罗斯的创造主——劳农群众——还在血汗里奋斗,或者有点疏忽的地方,没有把所谓文学家,特别是白内宜,安置得周到,但是这是它的错误么,当许多人没有房屋住的时候,那里能给你白内宜以多层的楼房和无数的金钱?并且你有了楼房和金钱之后,所做出来的东西是不是新俄罗斯所需要的,还是一个问题。白内宜根本没有明白新俄罗斯是什么东西,没有接受十月革命的情绪,照理没有向新俄罗斯要求保障生活的权利。

白内宜是伟大的天才,崇拜他的人是这样地称呼,至少他自己是这样地相信。他似乎还想恢复自己从前的权威,重新创造好的作品,但是他的创造力没有了,在我们想,他没有再生的希望了。他承认自己是俗人,并说苏维埃时代对于文学家是恐怕的时代……这样能够创造出好的作品么?新俄罗斯在改造的时代,还要向文学家要求努力的帮助,而白内宜既不能习惯于它的生活,明白它的意义,复向它提出特权之要求。这末一来,白内宜永远与新俄罗斯合不到一块,而无相遇的机会了。

但是,新俄罗斯是在生长着,是在前进着,没有闲工夫与白内宜相周旋,于是白内宜永远的颓倒在它的后面,而无再起的希望。

从旧俄罗斯的范围内完全跳到革命的道上来,有布洛克,布留梭夫,关于布洛克,我们后来才说。布留梭夫本来与巴尔芒德为俄罗斯文坛上象征派的双星,齐负盛名,但是十月革命把巴尔芒德惊跑了,跑到国外过侨居的生活,而布留梭夫却完全把十月革命接受了,并加入共产党,为无产阶级国家努力文化的工作(他已于前年死了),因之,俄国的劳农群众对于他还表示相当的敬礼。

亚列克谢宜·托尔斯泰(注意这不是做《战争与和平》的托尔斯泰)在革命初,也同布林,巴尔芒德,米里慈可夫斯基等跑出国外,过一过侨居的生活,但是后来,他看见新俄罗斯并不十分可怕,波尔雪委克并不是洪水猛兽,于是把胆子壮一壮,返到俄罗斯来。在这几年中他还做了几部长篇小说,并且还十分坏。他所拟做的长篇小说在愁苦中的行路,第一卷我已经读了,描写十月革命前俄国的情状,还有两卷未出版,或者已经出版,我尚未看到。他创作的源流还未枯涸,我们虽然不能断定他将来一定可以写出很好的作品来,但是,他总还能写,总还没有死去。这大约因为他没有把自己送到反革命反现代的路上罢。

布林,米里慈可夫斯基,黑普斯……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当然占有相当的地位,但是他们是死了的人们了。他们现在能够写些什么呢?什么是他们创造的对象呢?写保皇党请求英法政府封锁俄国罢,这又有什么兴趣呢?况且这些卑污的历史,写出来只表现出自己的羞辱,此外什么都得不到。喂!说起来,革命的作家幸福呵!革命给与他们多少材料!革命给与他们多少罗曼谛克!他们有对象描写,有兴趣创造,有机会想象,所以他们在继续地生长着。


上一篇:无
下一篇:二、革命与罗曼谛克——布洛克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