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梅雨入梅出梅的早晚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简称副高)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一、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梅雨的形成机制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日本中南部等地。其形成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简称副高)、中纬度西风带以及东亚季风等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
通常在初夏时节,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副高逐渐增强并北移。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准静止锋。由于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在这一地区来回摆动,带来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这便是梅雨。
二、副高强弱对梅雨早晚的影响
1.副高强弱对入梅早晚的影响
当副高偏强时,其北进的速度会加快。这样一来,冷暖空气交汇的位置会迅速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使得梅雨季节提前到来。例如,若副高早早增强并北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可能在6月初就开始,比常年明显提前。
而当副高偏弱时,其北进的速度会减慢。冷暖空气交汇的位置难以在合适的时间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而导致梅雨季节推迟。比如,有的年份副高一直较为疲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可能要到6月下旬甚至更晚才开始。
2.副高强弱对出梅早晚的影响
副高偏强时,它能更有力地将雨带北推,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快地脱离梅雨期,出梅时间可能提前。并且在副高偏强的情况下,梅雨期间的降雨可能更为集中和强烈,之后副高迅速控制该地区,导致出梅较早。
若副高偏弱,雨带可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时间较长,出梅时间就会相应推迟。副高偏弱还可能使梅雨期间的降雨相对分散和较弱,但由于副高力量不足,难以快速将雨带推移出去,造成梅雨期延长。
总体来说,副热带高气压带强弱对入梅出梅早晚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副高偏强,入梅早,出梅也早;副高偏弱,入梅晚,出梅也晚。
梅雨的形成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天气过程,除了副高的强弱外,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冷空气的活动、季风的强弱、大气环流的异常等。因此,实际的入梅和出梅时间以及梅雨的特征可能会因年份而异,出现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 梅雨早来的影响
(1)农业方面:可能导致早稻等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如果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遭遇持续的梅雨天气,光照不足、湿度大,容易引发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交通方面:持续的降雨可能导致道路湿滑、能见度降低,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同时,洪涝灾害可能会破坏交通基础设施,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3)水利设施:提前到来的梅雨可能使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涨,给水利设施带来较大压力,需要提前做好防洪排涝的准备。
2. 梅雨晚来的影响
(1)农业方面:可能造成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紊乱。例如,在一些地区,农民可能根据常年的梅雨时间来安排农事活动,如果梅雨晚来,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灌溉和施肥计划。
(2)水资源管理:梅雨晚来可能导致前期降水不足,出现干旱情况。这就需要合理调配水资源,以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需求。
(3)生态环境:干旱可能影响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同时,晚来的梅雨可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降水,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高考地理中,渔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内容。在高考中解答渔场的形成条件分析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答题思路
1. 先确定渔场的地理位置,这有助于结合该区域的特定地理条件进行分析。
2. 思考可能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一般从洋流、大陆架、入海河流、温带海区等方面展开。
3.渔场形成和分布的分析思路
渔场是鱼类汇集、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发达的海域。鱼类繁多的原因包括饵料丰富、繁殖条件优越、不同鱼种汇集等。因此,凡是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海域都有可能形成渔场。世界的渔场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类海域:
(1)寒暖流交汇海域
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搅动,无机盐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冷暖水性鱼类汇集,形成渔场。如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我国舟山渔场位于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寒流)交汇处。
(2)上升流海域
该类渔场大多分布在信风带大陆西岸,这里盛行离岸风,沿岸形成离岸流,近岸海水流向大洋中心,下层海水上升补偿,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使得饵料丰富,鱼类集聚形成渔场,如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渔场。非洲大陆西岸的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海域,澳大利亚大陆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海域,北美大陆西岸的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海域等都有可能形成大渔场。
(3)大陆架海域
大陆架海域海水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旺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
(4)河流入海口海域
河流入海口海域有河流带来无机盐和有机质,饵料丰富。
(5)温带海域
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明显,冬季表层冷海水下沉,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6)岛礁分布海域
岛礁分布海域有利于鱼类繁殖和躲避天敌。
二、具体分析角度
1. 洋流因素
(1)寒暖流交汇
❶解释: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❷举例:如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
❸答题表述:该海域有[具体洋流名称]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使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为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吸引大量鱼类聚集,从而形成渔场。
(2)上升流:
❶解释: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❷举例: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
❸答题表述:该海域受[具体风向]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将底层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进而形成渔场。
2. 大陆架因素
❶解释: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大陆架海域水温适宜,适合鱼类生存和繁殖。
❷答题表述:该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域,海水浅,阳光可直射海底,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且水温适宜,有利于鱼类生长和繁殖。
3. 入海河流因素
❶解释: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泥沙,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和适宜的栖息环境。
❷答题表述:该海域有[具体河流名称]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加了海水的肥力,吸引了众多鱼类在此聚集,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4. 温带海区因素
❶ 解释: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海水温度随季节变化较大,有利于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同时,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降温快,易形成上下水层的对流,也能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❷ 答题表述:该渔场位于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明显,海水温度适宜不同鱼类生长;冬季海水对流强烈,能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食物,促进渔场的形成。
三、答题注意事项
1. 结合题目所给的具体区域进行针对性分析,不要生搬硬套所有因素。
2. 答题时语言要规范、准确,逻辑清晰,可分点作答,提高答题的条理性。
3. 如果题目中有图表信息,要充分利用图表中的线索,如洋流流向、等温线分布等,辅助分析渔场的形成条件。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