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幼儿园托班家园共育
学院名称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学号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授姓名
助理指导老师
老师姓名
202 年 月
浅谈幼儿园托班家园共育
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家园合作有其自身的重要性,它能使幼儿得到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的成长及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根据国内外家园合作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我们的家园合作还存在着教师主导家长没有协商权和知情权、多以班级为单位幼儿园参与不足等问题。根据对所在实习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访谈,发现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因此本文从家长、教师、幼儿园三个方面,多角度提供改进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 家园共育 托班幼儿
On The kindergarten Gongyu homes
Abstract: Their cooperation has its own importance, it can make children get more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n children's growth and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is also very helpful. Bu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operation research, cooperation we are teachers parents no negotiation right and the right to know,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as a unitkindergarten shortage. According to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arents interview practice of kindergarten, found in the home is not doing enough to improve cooper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arents,teachers,kindergarten, provid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multi angle.
Keywords: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child
一、引言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到:“幼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独立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共育就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教师与家长在幼儿教育的理念等方面取得一致性,协同教育实现科学育儿的教育目标。[1]在新颁布的《纲要》中也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改善家园关系,努力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本文研究尝试从托班的角度来阐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现状和改进措施。[2]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托班幼儿尽早适应园内生活
绝大多数托班幼儿在入园初期会有一段时间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就是指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从亲人身边来到集体中,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焦虑会让孩子产生生理或心理的应激反应,从生理上,长时间的焦虑,会使孩子抵抗力下降、情绪躁动不安,对许多事情失去兴趣,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寻找亲人上。常常一入园就会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以至于直接影响到正常的身体健康;从心理上,分离焦虑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使他们不愿与同伴交往和玩耍,以至于脾气变得孤癖、暴躁。[3] 因此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合作,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幼儿的这种分离焦虑,帮助幼儿适应和融入幼儿园生活,从生理和心理上接受幼儿园,积极的参与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和教学活动中。
(二)有利于资源共享促进幼儿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丰复杂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4]教师、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合作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多以教师为主
大多数幼儿园都以教师为主向家长传递幼儿园的教育信息的家园合作内容,而家长的参与是一种被动的形式上的参与与配合,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这就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5]
(二)幼儿园整体参与不足,多以班级为主
大多数幼儿园都是各自注意班级的家园共育,以班级为单位,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对家园共育参与过少。以幼儿园为单位,调动幼儿园也积极参与家园共育,会使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形成一股巨大的教学合力。
四、解决入园焦虑家园共育有效策略
(一)家长方面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上幼儿园的原因。
要给宝宝灌输“上幼儿园是因为长大了”这一事实(而不是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和“只有好孩子才能上幼儿园”这一观念,让幼儿从情感上乐于接受上幼儿园。
2.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培养幼儿期待感。
家长在开学前带宝宝到幼儿园玩一玩,熟悉一下环境,让宝宝感受下幼儿园孩子快乐的氛围,期待上幼儿园。
3.在家中给孩子提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家长可在家中的一角,利用橱柜或桌椅隔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孩子体验在视线中感觉不到成人注视的情况下自己玩或看书,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减轻孩子对成人的依恋感。
4.培养宝宝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入园前期逐渐教宝宝自己穿衣、上厕所、吃饭等,按照幼儿园作息调整生活习惯,如增加午睡,帮助宝宝增加入园后的心理自信。
5.与宝宝一起挑选安慰物降低幼儿园陌生感。
陪宝宝一起挑选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陪他一起上幼儿园,告诉宝宝想妈妈了或者有什么开心、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告诉它。
6.逐步延长孩子在园的时间。
在最初让孩子在幼儿园呆到午饭前去接孩子回家,再到午饭后,再到午睡后,直至到能情绪正常的参与完整的一日活动,在正常的离园时间接孩子回家。
7.调整心态并信任老师。
不要不停叮嘱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要或不要怎么样的要求,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个不自由、受拘束的地方,更不要送宝宝进教室后,在门口依依不舍迟迟不走。
8.与宝宝一起重温幼儿园情景。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让他来当当小老师教自己今天学到的好玩的东西,问问他今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等,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及时帮助孩子消除一些不良的情绪问题。
(二)教师方面
1.提前与幼儿相处给予亲切感。
在家访或孩子入园与孩子初次见面时,热情的打招呼,以及肢体上的接触和抚慰,给予孩子亲切感和依赖感。
2.了解并记录幼儿各方面习惯。
在入园跟家长了解并记录孩子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生活习惯,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喜爱的玩具,动画片等等,更好的了解幼儿。
3.装扮美化教室并放置丰富玩具。
在教室活动区、卧室等装扮温馨活泼的主题墙、布置有趣的区角、摆放幼儿喜欢的玩具,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幼儿园产生好感,满足家长帮助幼儿树立的对幼儿园的美好期待。
4.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
使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幼儿园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愉悦。
5.在教室门口创建“家园合作”栏目。
教师在家园合作栏目展示教室的周计划、月计划,近期主题活动等等,让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离园时可了解孩子最近的教学活动,了解孩子各方面发展水平,更好的与教师配合,帮助幼儿完成教学目标。
6.建立QQ群、微信群等群组共享资源。
老师可拍摄一些幼儿课堂、区域活动、晨间活动时的照片或视频,以及幼儿搭建的积木、创作的作品等,发至群组分享,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状况,让教师可以实时地通过互联终端与家长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