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考摸底测试卷(六)(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摊贩(fǎn) 熬粥(áo) B.倒霉(méi) 裸露(nuǒ)
C.魔鬼(mé) 埋葬(zhàng) D.花圃(pǔ) 蟋蟀(shuài)
2.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萧萧暮雨子规啼(形容雨声)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C.过犹不及(及时) D.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_____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_____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_____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_____是一门学问。
A.尽管 如果 那么 更 B.不管 即使 那么 也
C.不管 如果 那么 更 D.尽管 既然 那么 也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的意思相同。
B.“读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使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病句。
C.《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下面成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的是( )
A.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无边无崖 万不得已
B.头晕目眩 满不在乎 硕大无朋 语重心常
C.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全神贯注 奄奄待毙
D.跃跃欲试 荒芜人烟 迫不及待 尘土纷嚣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深有感悟。
B.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
C.班会后,班主任发现并解决了班级的问题。
D.赵青带着画板、画笔、画纸和绘画用具去拜师学艺。
7.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反问)
C.他住的地方只有巴掌大。(夸张)
D.这个阿姨瘦瘦高高的,脸圆圆的,长得好像我的妈妈。(比喻)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
B.我有点儿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儿送这本书给我。
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D.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二、书写
9.看拼音,写词语。
zhǒng zhàng kòng zhì yī wēi piān pì chuī yān
jiē duàn qiū yǐn qīng cuì kǒng bù pái huái
三、填空题
10.我会查字典填空。
“幽”字是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它的第二画笔画名称是_____。“幽”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僻静、昏暗;②隐蔽的、秘密的;③隐藏在内心的。“曲径通幽”中的“幽”应取第______种解释;“幽居”中的“曲”应取第______种解释。
11.日积月累我会填。
(1)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学弈》)
(4)小学即将毕业,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无私奉献和关怀,我想把这句诗赠予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到,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________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贺笔在《马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
(7)《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__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写的,书中的尼尔斯,本来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后,最终成长为一个_______的孩子。
四、语言表达
12.我可以按要求改写句子。
(1)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孩子都爱自己的母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我不能袖手旁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告诉我,我的作业在她办公桌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可以肯定他做的这道题大概错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莉莉学习十分优秀。莉莉舞跳得很好。(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句子。
例:春天百花齐放的美景不禁让我想起了宋朝朱熹笔下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
13.口语交际。
背诵古诗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你的好朋友却说:“在互联网时代,那些背诵的内容只要上网一查就知道了何必去花时间背呢?”听了这话,你将如何劝说朋友?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答题。
家之脉
①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的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的旅程。
②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简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
③我们家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这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得和我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写得一手好字,让我产生了最初的崇拜。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一副副新春对联,摊在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六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的后晌,或是遇到造房上大梁、办婚丧大事,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⑤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祖父辈的便是写字,他们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⑥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只是比别人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我和哥哥读书,这些至今依然在家乡被传为佳话。
⑦我供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也不轻松,但比起父亲当年的艰难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作为一个农民,他失去了对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却拼死也要供两个儿子读书。他的文化意识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却绝非书香门第之类的东西。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作者:陈忠实 摘自《秦风》)
14.下面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父亲保存着的读过的书是爷爷用毛笔抄写的。
B.我对爷爷产生了最初的崇拜,是因为他写得一手和我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的好字。
C.爷爷到我的儿女这四代人中,我的儿女学历最高。
D.我供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不轻松,比起父亲当年的艰难更大。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⑥自然段中,“这些至今依然在家乡被传为佳话”的“这些”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全文,说说你对“家之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8.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 )
(2)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
19.第二自然段中加引号的“?”指的是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
20.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石蕊试纸的发明这个事例,在这个事例中,“?”具体指的是什么?“!”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加点的“敏感”一词说明________
22.第三自然段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真理?
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3.习作。
题目: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我奋斗,我美丽;我奋斗,我骄做。请以“奋斗”为话题,自拟题目,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你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奋斗的过程。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题目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回到母校
今天,当你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你是否想到母校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它将怎样陪伴并激励你走进中学,步入大学,走向社会……二十年后的今天,当你再次踏进母校的大门,你想对母校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D【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摊贩”的“贩”应读“fàn”。
B项,“裸露”的“裸”应读“luǒ”。
C项,“魔鬼”应读“mó”;“埋葬”的“葬”应读“zàng”。
2.C【详解】本题考查都是字词解释,注意平时对字词的理解和辨析。本题中解释有误的是C项。
过犹不及:及的意思是达到。词语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3.C【详解】本题此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
“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是条件,用“尽管……那么”;中间是假设,用“如果”,故选C。
4.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B项,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读了”或“使”,故该项说法错误。
5.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形的能力。
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识别字形。
A项中,无边无崖应为无边无涯。
B项中,语重心常应为语重心长。
D项中,荒芜人烟应为荒无人烟。
6.C【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故A错误。
B.搭配不当,删去“快乐地歌声、”故B错误。
C.无语病,故C正确。
D.分类不当,删去“和绘画用具”,故D错误。
7.D【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项:对偶是修辞格的一种。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项:反问也叫反诘。修辞格的一种。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 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C项: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他住的地方只有巴掌大。”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D项:比喻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
“这个阿姨瘦瘦高高的,脸圆圆的,长得好像我的妈妈。”不是比喻句。
8.C【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本子”与“笔和墨水”是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中间应使用顿号,不能使用逗号。
B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我有点儿怪张先生”后面一般性停顿,后面应使用逗号。
D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大陆漂移学说”不是书的名称,不能使用书名号,应使用双引号。
9.肿胀 控制 依偎 偏僻 炊烟
阶段 蚯蚓 清脆 恐怖 徘徊【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偎”“僻”“脆”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半包围 山 Y 撇折 ① ②【详解】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读作yōu,笔画顺序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 、撇折、点、竖折、竖。
曲径通幽: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幽:僻静、昏暗。
幽居: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幽:隐蔽的、秘密的。
11. 千万和春住 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援弓缴而射之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瑞典 塞尔玛·拉格洛夫 调皮捣蛋 勇敢懂事【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的原意是形容”春雨“ 的,后来也用于赞美老师。“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体贴入微,但是却是潜移默化的,让你默默地收益,春雨以其悄无声息的姿态润泽着大地万物。不求回报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所以用来比喻道德高尚的老师也是很恰当的。“润物细无声”现在很多地方用来形容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老师循循善诱,身教言传,润物细无声。她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一点一滴教育着我们。
(5)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人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6)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中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7)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主要讲述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野鹅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12. 月光照在脸上。 没有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 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难道我能袖手旁观吗。 老师告诉我:“你的作业在我办公桌上。” 我可以肯定他做的这道题错了。 莉莉不但学习十分优秀,而且舞跳得很好。 夏日亭亭玉立的荷花让我想起了宋朝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缩写句子的能力,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缩写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