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科集体备课框架
三科组
课题
2.2《空气占据空间吗》
目标确立依据
课
标
摘
录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教
材
分
析
通过上节课的感性观察,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特别是大塑料袋的活动使学生明白通过一定的方法,我们也能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空气也会占据空间这一点,与他们对于物体占据空间的原有认知是不太符合的。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意味着可以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指向科学大概念。因此,要解决以上难点,需要实验后,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进而在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学
习
目
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并如实记录和描述,同时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3.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4.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重
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学
习
难
点
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对实验现象进行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
评
价
任
务
1.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里面的纸团会湿吗?
2.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
3. 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达成科学目标2。
教
、
学
具
准
备
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聚
焦
问
题
问题导入,学生猜想:
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
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
3.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4.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
预设
会湿
会或不会。
同桌讨论汇报。
通过实验来验证。
问
题
探
究
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活动一:压杯入水
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2.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3.小组汇报交流。
(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了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
(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
(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子里面?
(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
(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
(6)分析纸团湿了的原因:有没有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为什么你们的纸团会湿呢?
活动二:扎孔观察
1.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
2.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撕开杯底的胶带纸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3.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4.交流:
(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
(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
(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杯子里面去的?
(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
(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
(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
活动三:打气观察
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
2.出示气筒
打气观察提醒:
(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
(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
3.小组反馈:
(1)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说明了什么?
(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
(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
(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
(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
(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
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没变
没湿
没有
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师生共完成。
杯子压下去倾斜了,空气泄露了,水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
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
(1)按住小孔,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