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作文指导:学习仿写,提高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了解仿写技巧方法,学会如何进行仿写
尝试进行仿写练习
师:导入: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开始,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两首诗,并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期待中)
师: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反七步诗--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七步诗》中,我读出了兄弟相残;《反七步诗》中,我读出了自我牺牲精神。
师:郭沫若仿写曹植的《七步诗》,竟写出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朱熹对前人写作经验进行的总结。你知道哪些“仿写”的经典诗句吗?
生: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人们只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很少有人提起“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可见,仿句“大放异彩”。
生:韩愈模仿孟子,成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
师:可见仿写多么重要。对于初中生而言,仿写仍然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谁能说说你“眼中”的“仿写”?
生:“仿写”应该就是模仿别人的作品进行自己的写作。
师: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例作文,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仿写就好像写字临帖一样,是作文起步阶段的“临帖”。大家觉得仿写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
师:对,仿写,首先要对模仿的对象细心揣摩,敏锐地发现优秀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平时阅读优秀作品,除了要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获得情感体验之外,还要想想什么呢?
生:作品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
生: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写法对自己写作有什么启示?
师:这是其一,还有别的注意事项吗?
生:学习仿写还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师:对,模仿的初级阶段是针对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马上就“依葫芦画瓢”练一练,学习写一组句子,写一系列动作,再到写一个场景、一个细节。模仿的中级阶段是能模仿优秀作品的选材、组织、构思、立意。模仿的高级阶段是迷上哪位作家,行文风格不自觉地接受影响,自己的文章无意间也有了那个“味儿”。
生整理笔记
师:仿写分为点仿和全仿。点仿即片断练习仿写,你觉得包括哪些呢?
生:仿标题、仿句子
生:仿开头、仿结尾
生:仿记叙、仿描写、仿议论
师:对,“点仿”就是仿句。“全仿”呢?
生: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师:全仿可以仿什么呢?
生:仿题材
生:仿构思
生:仿写作手法
师:好,下面我们就从“点仿”开始,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生积极踊跃
师:仿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谁来试试?
生:《秋》:盼望着,盼望着,随着成群大雁的南飞,秋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充满着祥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柿子熟了,高粱红了,天气凉爽起来了。
师:“仿写”的“味道”很“纯正”。
师:仿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抢答开始!
生:《秋》:秋天像刚睡醒的巨狮,抖落一身萧瑟,它奔跑着。秋天像花季的少女,清澈的天空宛如她纯净美丽的心。秋天像强壮的青年,用胳膊撑起一片蓝天,为我们开辟新路。
师:仿得妙,再来一个。
师:仿句子:仿照“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写一组句子,继续抢答。
生: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张温馨的字条。
生: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幸福是老师一次亲切的问候。
师:仿照“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写一组句子。
生: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生: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生: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师:细节仿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仿写《秋天的怀念》的细节:原文: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生:父亲就轻轻地走进我的房间,在我的身后静静地看我写作业。当他觉得我没什么问题时,又悄悄走出去,默默地为我做饭洗衣。
“微镜头”之二“仿写之‘全仿’”
师:下面我们进入“全仿”。同学们,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模仿、借鉴优秀作品的某些写作特色进行仿写训练,这是进入创作之前的基础。我们先来看看如何“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谁能说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生: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与“宽”和“严”有关,篇章结构很是清晰。
师:写人物时,就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我们再来看看如何“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安塞腰鼓》中什么写法值得模仿呢?
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
师:我们在写作中也常会用到比喻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肯定会给你惊喜。再看看《白杨礼赞》呢?
生: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师:对,托物言志的手法值得模仿。再看看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
生: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深刻。
师:现在我们就“学以致用”吧!《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了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了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场景。
生写作
师:同学们可以结合片段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不同作用,再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自己的观察、领悟、想象等基本能力结合起来哦。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全班选出“冠军”作品(附带老师的点评):夏天悄悄地来到了人们的身边,(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悄无声息地来了)整个小镇都渗透出一种清新与自然,人们都在吮吸着这个夏天带来的清爽!公园里,公路边,大街上,到处都是夏天的踪迹!(运用排比,写出了夏天的到来有不可阻挡的气势)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夏天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那满树的绿叶便是她艳丽的裙装;夏天像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那时而风,时而雨,时而艳阳的天气便是她鲜活生动的表情。(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的特点:火热有个性、活力四射、顽皮可爱。使文章的气势更加雄壮有力。)谁能点评一下?
生:本选段写出了夏天的特点——先是毫无预兆,悄悄到来,给人们带来清爽,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天逐渐深入,人们感受到它的火热、活力、顽皮,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富有文采。
师: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情,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生练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佳作展示:今天是我第一次升旗,我端端正正地走上了升旗台。这时我的心里非常紧张,心砰砰地跳着,仿佛是一分钟里跳了一亿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心里紧张的程度)这时校长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随后,一阵雄壮的交响乐声回响在整个校园的上空,我忙抓起了升旗台上的绳子,开始用力地向下拉(动作描写传达了我紧张心情的表现),心里想着妈妈对我说的话:“别害怕,别紧张,你一定会很出色地完成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心情由紧张到舒展的变化)终于,国旗升上了顶端,呼啦啦地迎风招展。我心里暗自高兴:“最紧张的时刻终于结束了。”(写出了升旗后的心理活动,轻松、愉快)。谁再点评一下?
生:这个片段真实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升旗时的紧张心理及升旗后的轻松心理,小作者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地真切细腻,使文章丰富、生动。
师:在众多的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经典的范文,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仿写的“方向”呢?
生:《背影》: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构思值得借鉴。
生:《背影》一文语言平实自然简洁,不造作,生活气息浓厚。还有就是细节描写精彩,感人至深,细节值得模仿。
生:《秋天的怀念》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手法值得模仿。
生:《秋天的怀念》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形象。同时,还采用了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非常传神,也是细节值得模仿。
师:再看一下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谁能说说仿写的方向?
生: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生: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