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15说勤奋.doc

78阅读 | 3收藏 | 1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15说勤奋.doc第1页
15说勤奋.doc第2页
15说勤奋.doc第3页
15说勤奋.doc第4页
15说勤奋.doc第5页
15说勤奋.doc第6页
15说勤奋.doc第7页
15说勤奋.doc第8页
15说勤奋.doc第9页
15说勤奋.doc第10页
15说勤奋.doc第11页
15说勤奋.doc第1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浪途 上传于:2024-06-18
15说勤奋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4个生字,规范书写9个生字,重点书写“惯、末”,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理解、积累“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远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的段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凭借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体会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的段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难点: 凭借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体会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结合生活积累谈,融入课文中读”的方法,领悟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精神。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见附件1) 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2.制作教学课件;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调整教案。4.熟读课文,查找勤奋有关的成语,名言以及名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理想,能告诉老师:你的理想是什么吗?(找几个学生说说,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大家的理想都很美好,那你可知道实现美好理想的方法是什么? 2.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题目叫说勤奋而不叫勤奋?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感,从理想谈起导入新课,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认识“勤奋”的重要,导入较自然。另外,针对课题给学生质疑的空间,以学定教,同时产生“我要探究”的主动阅读欲望。】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与写。 多媒体出示: 二类字:鉴、馁、茅、剥、训 一类字 :一遍又一遍 警枕 稍微 期末 校园 习惯 远渡重洋 基础 (1)读准生字。(“枕、梢 、础”是翘舌音,“遍、枕 、惯 、训”是前鼻音。) (2)学生交流在书写本课生字时需要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 (强调“惯”与“末”的写法。“惯”右边的部分容易写错,上面是“”字,跟“母”的写法不同,要注意区分。师范写惯字,注意它的笔顺。“末”字第一、二两横必须是上长下短,注意与“未”区分。) (3)同位之间互相点评、互相指导。 (4)学生练写自己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从音、形上选取本课易错的生字词进行重点检查、指导,扎扎实实的落实好基础知识。】 2. 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勤能补拙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 史学巨著 (1)正确读词。交流自己查到的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选词填空。出示:开始,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 ),(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    )。他希望自己今后成为一个对社会(     )的人。 (3)请你再任选其中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3.检查朗读课文。 (1)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 (2)检查课文正确、流利朗读情况。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听书的学习姿势,告诉学生:仔细听,优点跟着学,读错的随时帮助纠正。教师针对难点适时加以指导、强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既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又了解了学情,便于以学定教。既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又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被尊重,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引导分段,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哪些段落通过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第一段(1)提出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二段(2-3)列举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第三段(4)总结全文,号召大家不忘勤奋,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4)根据分段,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文章提出什么观点?哪里是通过事例证明观点?最后又写了什么?根据说理文的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训练学生总结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直奔中心,提出观点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用横线画出来。(指名说)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 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认识设问句。(自问自答的句式。)(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直奔课文中心,突出主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教给学生读悟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中心句来理解课文。另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孩子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过渡:是的,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1)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2)出示: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后一句比前一句更有强调作用。“古今中外”是从时间上和不同地域上强调的,就是指无论古代、今天,不论中国、外国都是如此;而“每一个”包括了所有成功者。) 4.说写训练——说勤奋人,讲勤奋事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勤奋成才的名人名事?请把他们的名字与主要故事写出来,交流展示。 国籍(年代) 名人姓名 勤奋故事 【《新课标》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实现这一学段目标,又为更好的学习后文积累素材。】 5.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知道的成功人士的事例谈体会) 6.齐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读好这句话) (五)走进事例,见证勤奋。 1.作者为了更好的论证这个观点,向我们列举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那你能读好这些与他们有关的词语吗?     史学家  滚瓜烂熟 高声朗读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生物学家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产生影响 2.打开课本,轻轻地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俩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水?对照表格,画出相关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人物 心血和汗水 手中的鲜花 不同点 启示 司马光 童第周 3.汇报交流:他们俩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分别是什么? 司马光: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哪些词可以看出司马光很勤奋?(引导学生找关键词,结合句子谈体会。)学生预设:从“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读书读得熟练。“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再出示句子,把“滚瓜烂熟、一直、一遍又一遍”字体变红,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自己读读这句话。透过这“躲”,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 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夏日里,烈日炎炎,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秋日里,菊花盛开,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冬日里,大雪纷飞,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设计意图:《新课标》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创设一定情境,借“躲”字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正是对这一目标的展现,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感悟“躲”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 ④他这样躲起来读书,为的是什么? (交流)这就是勤奋。 (2)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如果睡觉的时候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进而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点出:稍微 ) ②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查一查“警”在“警枕”中的含义。(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警”是警戒、提醒的意思,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我们也来读读,用这个例子来提醒提醒自己。齐读 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师与生一起点评,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设计意图:《课称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的意义。”这虽然是种要求,但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抓住关键词体会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做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童第周: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的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交流:(1) 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① 从哪里可以看出童第周勤奋学习的?(引导学生找关键词,结合句子谈体会。)(学生预设:抓住“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等关键词语,从态度、信心、动作去感悟童第周刻苦学习,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从而品味到基础差的人要想获得成功,勤奋是必经之路。) ②正因为他的基础比别人差,引读:每天___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 ③这里虽然没有童第周内心的想法,但从他的动作我们能推想,他在想什么?  在他心中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出示)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④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你能想象一下,班里的同学又会说些什么呢?(交流) ⑤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⑥男女生赛读这段文字。 4.他们俩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汇报交流:(1)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拓展资料:《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突出“史学巨著”),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所以说它是著名的史学巨著。 ①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这是何等漫长的19年啊,你能想象吗?19年中,司马光                          。 ②多少个日日夜夜,司马光写着记着,19年来,他熬白了头发,连牙齿也松动了,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容易吗?读好这句话。 ③抓住“终于”,感情朗读这句话。 小结:19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仍是勤奋。从司马光身上,老师也想到了爱迪生说的一句话:“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2)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拓展资料: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的剥开,研究被迫停止。因为青蛙卵只有小米粒那样小,外面紧包着三层像蛋白一样的软膜,要把它们剥下来,可不容易,必须借助显微镜,手的动作稍有不当,卵膜就会被撕碎,所以这种剥离术进行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当童第周完成试验的时候,他的老师著名的生物学家布拉舍教授说:“童先生了不起!中国人真正了不起!你战胜了上帝,为我们的实验开辟了一条道路!” 结合拓展资料,理解“高难度”。 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被曾经基础很差的童第周完成了,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青蛙卵剥离手术是高难度的,要完成这个手术,那是相当的困难。但,童第周成功了,因此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好这句话。 5.他们俩有什么不同之处? (1)出示: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预设:小时候的司马光很聪明,在紧急时刻,砸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而我们一般上中学的年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