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全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回忆作品,引入新课1.回忆引入:
(多媒体出示《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明确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写自己读书感觉的一首诗,引导学生感悟到朱熹写出了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我们从此领悟到:只有多读一点好书,才会让自己思想新鲜活泼,情操高雅!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大家齐读题目——《熟读精思》。(板书课题:21.熟读精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初解题目:学生可谈谈自己对“熟读静思”的初步理解。
(如:要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同时理解到“熟”即熟练,“精”即精心,细致。二、初读课文,质疑初探1.提出困难:那么朱熹是怎样具体谈论“熟读精思”的呢?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一是语句不容易读通顺,二是理解意思有难度。)2.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想想怎样来解决这些困难?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和同学展开讨论等等)2-1-c-n-j-y
三、合作交流,解决困难
1.自学解疑:小组合作,理解难词难句,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注意读好停顿。2.朗读指导: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
(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 ①“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一字”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几”“倒”都是多音字,需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确定读音。 ②“将书册齐整顿放”和“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两个句子,需要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
(3)老师范读或教读。 (4)学生再自由练习和展示读,可以个人展示,可以小组展示,可以男女生比赛,形式可以根据练习的需要而定,务必达到“熟读”的程度。
理解大意:只需要理解每句话和全文的大意。
(1)难点释疑:提出小组讨论后还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指导理解。
①整顿:文中指“整理桌子”,而今天往往指整顿纪律、作风、组织等等。 ②正身体,对书册: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 ③仔细分明读之: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2)自由练说:自己练习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不懂处还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3)释义交流:请学生叙说文言文的大意,在师生共同评价中达到人人理解的目标。4.齐读课文:理解了大意,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联系实际,领悟内涵1.理解段意:学生默读思考,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
( 第1节:读书前的准备;第 2节:熟读的要求与好处; 第3节: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2.畅谈收获:学习了本文后,我们觉得在读书方面又学到了一些什么方法。
(1)怎样熟读:“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熟读的好处:“久远不忘”;“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待解说,自晓其义”。(3)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3.练习背诵:再读课文,熟读精思,自由背诵第2、3段。五、拓展积累,读记名句1.出示治学名句,学生阅读积累。
①“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⑤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苏轼2.结束语:朱熹的“熟读精思”的观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大家反思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我们做的符合大学问家朱熹的要求吗?读书是一种享受,祝愿同学们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出幸福,读出温馨,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整顿几(jǐ jī)案 详缓(huǎn yuán) 齐整顿(dùn dūn)放
亦(yì yǐ) 牵强(qiánɡ qiǎnɡ)暗记 漫(màn mǎn )浪
2.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①整顿 洁净 ②牵强 所谓
③知晓 郎诵 ④既然 解说
3.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
凡读书:
不可误一字:
则不待解说:
答案
1.jī huǎn dùn yì qiánɡ màn 2.③
3.只要是读书 不可以读错一个字。就不用依靠别人解释说明。
【板书设计】
21.熟读精思
读书前必须作好准备
熟读的要求和意义——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精思的要求和意义——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课后反思】
《熟读精思》是一篇介绍古人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文言文,它与现代文不同,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本课时,把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首先是范读,然后是孩子们自读、个人展示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基础上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逐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www.21-cn-jy.com
为了减轻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压力,我预设了这样的情景:先展示朱熹的《观书有感》,这是孩子们学习过的朱熹的一首诗,像是老友重逢,有一种愉悦之感,心情自然轻松了许多,在孩子们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下自然的导入课题。 www-2-1-cnjy-com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才能读好停顿。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语感,读好这篇课文,先进行了范读,接下来让孩子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一方面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很强,读得很用心,很带劲。他们的语感、语气、语速、语调、断句、节奏都把握得比较准。
对于课文内涵的深化理解,进行了分组解决。学生们懂得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感受到了“熟读精思”的这一读书观点和读书方法的妙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感觉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富有人情味,有力的发挥了孩子们的能动性。通过学习,同学们晓得了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课文要反复地读,要多读,多想一想,才能领会书中的内涵,“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谓读得熟,自晓其义也。 【来源:21cnj*y.co*m】
同课异构 21.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云”“见”“尝”“亦”等文言词语在课文中的正确意思。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熟读”与“精思”相结合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言,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有的已经读了很多的好书了,已经与书成了朋友。大家把搜集的读书名言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从这些名言中获得启迪!
2.学生交流古人读书名言。
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学生齐读名言,体会名言中包含的读书观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苏轼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运用朱熹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他的文章《熟读精思》,看看他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读书方法的。21·世纪*教育网
板书:熟读精思(节选)
二、了解作者,简释课题。
1.课件出示朱熹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代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他还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其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朱子大全》《童蒙须知》等多种。本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朱子读书法》。21cnjy.com
2.齐读题目,理解“熟读精思”的意思。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熟,熟练。精,精心、细致。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质疑解疑。
(解决从课题产生的一些疑问,记录读书过程中的困难和疑问。)
2.交流疑难及解决办法。
(学习古文与现代文不同,教师适时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借用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试着读好停顿。
指名朗读,教师根据读的情况指导读好停顿。
(1)确定文中多音字及通假字的读音。
“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读一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
难读之句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反复读读才能读好停顿。
第一段停顿示例。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教师范读或教读。
6.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达到读通、读顺。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再次借助注释等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试着说说全文大意。
2.指名说说文章大意。
3.师生交流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21*cnjy*com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3)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5)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作者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要让学生通过读感知文言文反问句的表达特点。21教育网
4.齐读课文,读出味,读出情。
五、熟读精思,分析课文。(引导学生解决重点疑问。)
1.学生静心默读,思考: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
(示例一:习惯,熟读,精思)
(示例二:先写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最后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整顿几案、书册。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好处:“久远不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带解说,自晓其义”。)2·1·c·n·j·y
(4)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