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托管教育”——基于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生活的思考
一、托管教育的来龙去脉及其基本内涵
托管古已有之,其实质是管理权力与义务的委托性转移。托管教育也不例外,由于其适应性较强,将在未来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1. 托管与托管教育的产生
自从有了人,成人对儿童的监护就产生了。及至近现代,伴随着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这种监护成为家长的法定义务。如果监护中的教育缺失,就将导致教育脱管。长期脱管的孩子,在学业、品行及身心等诸多方面可能偏离正常轨道,个别孩子甚至会危及社会安全。而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有部分家长难以落实课后的监护使命。为此,那些不能有效监护又不愿让孩子脱管的家长,通常会根据自身价值判断及孩子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教育托管,于是托管教育就产生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学校教育的变革,社会竞争使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人们的追逐目标,而越来越多的家长却因忙于工作而无法辅导监管孩子,教育脱管成为其心病,产生了大量具有支付能力的教育托管需求。相应地,上述需求刺激着教育托管供给的产生。
2.托管教育的两种不同含义
现代意义上的托管,原本是一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