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酒为年 上传于:2024-07-17
课题名称 《屈原》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吧?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端午节就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屈原》,来了解一下这个著名爱国诗人的故事。 二、预习展示 1.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1921年,第一本新诗集)、历史剧《屈原》《虎符》《南冠草》《王昭君》等。 2.背景资料 《屈原》写于1942年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