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Heart 上传于:2024-07-23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王甚任之的原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因谗之日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理解文辞便可贯通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四第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分析分两层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优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幅规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五词语提示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亲亲善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又因厚币后省略动词赂而后省略主语靳尚于郑袖在郑袖面前状语后置秦虎狼之国虎狼像虎狼一样名词作状语奈何绝秦欢欢友好亡走赵赵不内亡逃亡走跑现代的跑古代称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内同纳接纳收留复之秦之动词到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恋顾念眷顾眷念系心挂念反同返冀幸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词一旦一经一改的一副词都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国惦记着怀王不忘要回朝廷中来盼望怀王一旦醒悟风气全都改变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他保全君王振兴国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变过来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无无论自为自佐既为自佐自宾语前置六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分析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细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写作特色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价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检查预习情况导入新课做法指名学生朗读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段落划分情况和本文写法上的主要特点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作如下导语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崛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二说明本文是史传变体明确研读方法做法仍从检查预习入手指名学生说说这篇史传文与我们学过的廉蔺列传信陵君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等篇在写法上有何显著区别为什么有这种区别然后教师作如下点拨提示关于史传变体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关于研读方法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学习这篇列传不能采用一般学法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父对话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至于记叙部分弄懂若干难句能够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脉络就够了此外这是我们中学阶段最后讲读史传文学完以后还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归纳拓展一些史传文知识三逐段解释难句编写内容提纲做法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疏通全文了解屈原的事迹为重点研读议论段作铺垫为了赢得教学速度议论节段可暂时摆下具体步骤是先与学生一道分好大段然后按大段在朗读的基础上解释难句理请行文思路编出内容纲要在这个过程中应相机提些问题但问与答都应力求简明关于第一大段难句解释屈原者名干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让学生明确在先秦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分支有因封地得氏的有因先祖的滋号得氏的楚国王族姓举屈原先祖暇因受封于屈地得氏左徒在楚国是一种仅次于令尹宰相的官职多由王室亲族充任后文三间大夫是一种掌管屈景昭三氏事务的官职屈原也曾充任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压之屈乎不与让学生明确上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宪令草稿在情理上说不能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种别解夺作改动解与作同意解按这样解释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夺与的常用义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宪令具有改革的进步意义触犯了上官大夫等守旧官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篡改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让学生明确用了曰又用以为语意欠顺通按历来研究者认为这两个词必有一个是衍文即因传抄错误产生的多余的词语行文思路提问这一大段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拨一共写了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谗见流的缘由预示楚国的国事将不可为板书因才能卓越重用写屈原初次被疏因上官进谗被疏远谗硫幽怨统率全文纲领因忧愁幽思作离骚关于第二大段难句解释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市委质事楚让学生明确佯假装去离开厚市委质课文注释没说清楚厚市是指丰厚的礼物市礼物委质前人研究是指另再呈献信物古代别国重臣投靠新主必先书名于策竹简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也委呈献质通蛰但作信物解这种信物不是礼物所能代替的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让学生明确以介词用凭的意思当抵得上往如楚往去如楚到楚国去句意谓凭我一个张仪就可抵换汉中地请让我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让学生明确要注意因是介词凭借用事者臣均为靳尚的同位语于郑袖是状语后置即向怀王宠姬郑袖说假话设诡辩的主语是靳尚据被记中张仪列传的记载张仪一到楚国怀王就把他囚禁起来靳尚对郑袖的诡辩是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秦王甚爱张仪而必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赔楚以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诓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行文思路提问这一大段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屈原本人的事迹写得很少主要是穿插一大篇怀王受骗以致最终客死于秦的史实为什么点拨写了三方面的内容怀王受骗至死不悟屈原被放仍关心朝政系必怀王顷襄王接受谗言怒迁屈原穿插这么一大段史实而这些史实都是在屈原既细以后发生的这就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均昏馈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穿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泪罗板书写怀王屡受秦骗至死不悟写屈原由见绌到见迁屈原虽遭流放仍眷念君国屈原去留关乎楚国的命运楚襄王接受谗言怒迁屈原关于三四两大段难句解释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让学生明确怀沙是屈原投水前的绝笔怀沙二字旧时解作怀抱沙石即下句的怀石但也有人解释为怀念长沙长沙为楚之先王始封之地古时长沙包括的地域很广泪罗也在其内屈原在泪罗投水也就是要归死先王故居之地自投泪罗以死的以连词表行为的结果和用作连词时表目的不同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让学生明确祖摹仿效法的意思古代祖是个多义词从容辞令课本注为说话得体善于应酬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这是一说另一说认为从容是指委婉蕴藉也通屈原的辞令本也有委婉的一面行文思路提问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屈原的点拨第三大段是屈原自述自己的立身处世准则即宁赴清流而死也不与世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第四大段是写屈原死后对后世的影响即从继承者对照的角度来说明屈原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很不容易为人企及这一段的写法实际上是寓议于叙四重点研读评介离骚一段做法先讲明这一段为什么要重点研读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然后引导研读具体过程是简介离骚内容疏通文意和难句思路分析反复朗读要读出咏叹语气关于离骚的简介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句字这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叙述自己的身世德才和理想他关心楚王朝的命运而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楚王身上终因楚王变心而理想不能实现接着又叙述自己和朝廷中谗谄党人的深刻矛盾对他们作了尖锐有力的揭露表示自己虽然被楚王疏远仍然要进一步修养自己的品德坚持原来的理想第二大部分作者以浪漫主义幻想的方式设想一个老大姐式的人物女劝诫他不要那么端方刚直不要那么坚持自己美好的节操既然别人都结党为朋你也不妨随和一点他听了不服气就去向古帝虞舜陈诉当他认为已得到公正的评判之后便满怀信心周游太空上求天帝下京佚女美好的女子探寻实现理想的途径然而天庭同人世一样混浊天帝无法接近下索佚女也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这是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自己在现实中的追求和遭遇第三大部分写作者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以求得启示决定行止在绝望中他听从灵氛的劝告选定吉日驾着飞友出国远游到别的国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当他在光明的天空中遨游的时候突然望见了下面祖国的大地这时候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再也不忍离开祖国最后以殉国的决心结束全篇在离骚里作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端方正直的品格面对那些贵族群要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他要斗争他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难道是我个人害怕遭殃吗我怕的是楚国这辆大车会颠覆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疾苦说自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一再提到尧舜禹汤文武刘桓公是要引导楚怀王走上谋求楚国富强的道路因而他勉励怀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即使在被疏远以后他仍在追求理想的实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明知直言冷谏会招来祸患但他的态度却是余固知春客忠言直谏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面对那些贵族群的谣言中伤面对他们的工谗善媚和背离法度他决不妥协决不同流合污坚定地表示宁溢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由上可见离骚不但是一篇空前绝后的杰作就是它所反映的屈原的品格在整个封建时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关于整段的文意和难句先指导理解段意层次板书一作离骚的缘由盖自怨生也二离骚的主要特点故死而不容评介内容明道德治乱离骚写作特色文约辞微三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逐层疏解以第二层为重点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让学生明确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无路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劳苦倦极课本未加注从它与下句疾痛惨但四字对举看极应解作困惫极的这个义项古时常用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让学生明确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让学生明确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体解说课本注释解释约为简约微为含蓄似欠妥帖因为离骚的文辞并不简约相反它在反复申说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这两句是同义反复意为它的文辞迂典深微约的本义是缠束可引申为迂曲微的义项之一是深微整个这句话应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它所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速而见义远让学生明确这两句互文见义承卜文约辞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为小人王逸语等等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让学生明确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惠费桂等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馆小人所容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让学生明确自流以下五句表达的意思重复而且句式节奏不很协调据前人考证可能有异文窜入加上词语解释说法甚多是全段的难点因此我们只要借助注释大致弄清文意就行了不必追求译得很顺畅关于这段的思路让学生明确就段内来看作者的目的是借评介离骚来论述屈原的伟大人格归结点是指出屈原的志行可与日月争光因此写创作缘由特别揭示疾穷怨三字其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更为眼点句写离骚内容和创作特色特别指出其明道德之崇高治乱之条贯而归结到赞美屈原志洁行廉就全文来看这段议论是全文纲领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引出文章的第二大段写屈原的去留关乎楚国命运由志洁行廉引出第三大段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自沉泪罗板书疾信而见疑穷引出第二部分楚国命运忠而被谤怨明道德志洁与渔父对话引出第三部分明治乱行廉自觉汨罗五重点研读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两段做法先疏通文意和难句并分析两段的行文思路最后介绍点司马迁的政治遭遇讲明议论中寄托着司马迁本人的政治幽愤关于文意难句的疏通屈原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语俗之一改也让学生明确虽放流意为即使流放在州有人解释放流为放浪从文字学角度看尚欠根据从这句看屈原一生曾流放两次第一次是怀王入秦或顷襄王即位时这一次是流放在汉北后文顷襄王怒而迁之是再一次把他流放到更荒僻的沉湘一带按此处叙事脉络不够清晰前人曾指出这是由于有错简竹简散了整理时发生错误形成不必深究不忘欲反指屈原不忘要返回朝廷反通返冀幸冀是希望幸也有希望意指存有万一的希望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让学生明确存君的存意为关怀反复连用意为挽转过来反复之即挽转楚国的局面下面的然终不可反的反仍通返指屈原终于不能返回朝廷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是句很重要的话说明这段所论屈原的心迹仍同评介离骚一样是从屈原作品中概括出来的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让学生明确圣君治国应看作联合短语即圣明的君主治平的国家累世犹言多少世代以来而不见者的者表提顿的助词引出下两句的解说关于这两段的行文思路让学生明确这两段议论从全文的脉络来看它是紧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远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太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板书从全文紧承前面记叙脉络看远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就怀王突出存君兴国客死于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从本段寓议于叙秦抒感脉络看突出不知人之祸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纯用议论关于司马迁的政治遭遇让学生明确全文中的议论部分都寄托着作者个人的政治幽愤在内而以这两段议论最突出在司马迁看来他与屈原有着类似的遭遇他侍奉汉武帝原来也受信任他自己也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力为主上服务不料在李陵事件上却受到极不公正的惩罚他和李陵本无交情李陵被俘投降时他因李陵平素颇有国土之风又因李陵被俘前只凭五千人的兵力就跟匈奴数十万兵力连战十余天转战千余里最后才因失尽道穷救兵不至被俘就揣想李陵也许是想暂时保全自己然后再找机会报答汉朝加上他又看不惯那满朝文武的丑态当李陵未被俘以前看到武帝高兴就争着奉觞上寿现在李陵投降看到武帝恼怒就又争说李陵的坏话于是就想为李陵说几句公道话这一来就触怒了武帝被下狱治罪被处以腐刑在封建立大夫看来受腐刑这是极大的耻辱他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要完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就如屈原被放流以后发愤写出离骚一样这就是他要在屈原列传中寄托自己政治幽愤的原因六重点研读与渔父的对该段这段的议论性质跟前两处沉然不同因此研读的方法也应跟前两处有些差异具体步骤是指名学生朗读正音正读后教师先用导语引路然后才流通文意难句分析行文思路最后反复诵读无论哪个步骤都要引导学生体味议论的形象化特征关于导语引路教师提示这段是化用楚辞中的渔父篇写成跟原作只是字句稍有不同原作是一篇辞赋是一种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它的作者历来有争论有的认为是屈原本人所作有的认为是楚人思念屈原所作但不管作者是谁创作的目的都是设为问答来形象化地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虽是议论却跟一般的议论不同作品中的渔父是一个避世隐者不是一般的渔父因此研读这一段要紧紧扣住两个问题两次对话揭示了屈原临死前怎样的内心世界屈原的两次回答都是议论这些议论是怎样形象化了的关于文意难句的疏解屈原行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慌粹形容枯槁让学生明确紧承上文江滨是沅湘一带的水滨被发行吟被通披颜色指面容脸色形容指整个身影按被发行吟是一种潦倒到了极点的举止推淬枯槁是一种近死的容色一句话就把读者带入到充满悲剧气氛的境地正因为这样所以渔父见而问屈原何故而至此何故而至此就是怎么弄到这种地步的意思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让学生明确铺读食的意思这句话是用譬喻的说法问屈原为什么不同流合污上句的随流场波下句的怀瑾握瑜都是譬喻说法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让学生明确沐指洗头浴指洗澡这里是用洗头洗澡的比喻说明不愿让干净的身子再被灰尘玷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让学生明确察察汉汉均定语后置整句可译为人们又谁肯让洁净的身子受到污浊的东西玷污呢这句仍是切沐浴而言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让学生明确皓皓之白喻高洁的品格这句是说又怎么能让自己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的尘垢污染呢关于行文思路提出两个问题指名学生口答本段与全文的脉络关系怎样回答导语引路所提的两个问题说说本段内部的脉络和写法板书从全文紧承顷襄王怒而迁之脉络看远接评介离骚中志洁行廉与渔父的对话从段内回答一生不容于世用譬喻使脉络看回答二死要坚持节操议论形象化六对三处议论进行小结提示请大家回顾三处议论回答下面的一组问题三处议论彼此间的关系怎样是否带有回环往复的特点三处议论分别用了怎样的议论方法三处议论在笔调上有何共同特点点拨性小结第一处带有总纲性质后两处带有分论性质后两处与第一处有回环往复的关系这种回环往复前人又叫回挽法议论的方法第一处是述评法第二处是寓议于叙和抒感相结合第三处也是寓议于叙但用的是引譬说理的方法三处议论运笔虽不相同但都带有咏叹的笔调回环往复的回挽法加上议论方法的丰富多彩的充满感情的咏叹笔调就使全文具有离骚的文情笔意离骚的文情笔意正具有如上特色七归纳拓展有关秦以后历史散文知识做法教师先纵向板书名称然后依次指名学生按项目回答有关知识汉书三国志中的文章学生没有学过由教师补充板书只写明书名作者史体是通史类还是断代史类就够了其他口头上说一说即行史记西汉人司马迁撰纪传体通史内容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时选为中学课文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救赵毛遂自荐屈原列传等汉书东汉人班固撰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苏武传曾一度选为中学课文今删后汉书南朝刘宋时人范晔炉撰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选为中学课文的有乐羊子妻张衡传三国志西晋人陈寿撰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天下选为中学课文的原有隆中对今删我们读过的诸葛亮出师表该书已全文收入诸葛亮传资治通鉴北宋人司马光为主编撰编年体通史内容上起战国下迄五代选为中学课文的有赤壁之战李停雪夜人蔡州教师补充说明前四部纪传体史书因为是旧时二十四史中头四部史书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均高所以合称前四史为旧时读书人必读的史书资治通鉴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也高因非纪传体没有列入二十四史八秦以后历史散文阅读能力综合训练提示下文是汉书中霍光传的最后部分霍光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弟以受汉武帝之命辅佐汉昭帝拥立汉宣帝把持朝政一二十年霍光死其家族犹权倾朝野骄恣无节发展到要谋反被人告发后遭族灭节选的这一部分是写霍氏被族灭后的论功行赏交代霍氏族灭的由来以及汉室最后对霍氏的处理先通读一遍标点宣帝始立一段然后再分段细读做段后和篇末的题目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海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有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至亡书三上辄报闻注不逊不顺乎礼义常道逊通驯泰盛指权力太大气焰太盛泰通太辄报闻封建皇帝处理臣下奏章的一种方式只说已知道不依言处理习题逆道此处的意思是谋反之道违反顺于礼义之道违背待人接物之道在人之右人必害之联系下几句看右和害的意思是上害怕右边害怕上忌恨右边忌恨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几句的正确泽语是陛下即使爱霍氏给以优厚待遇也应及时加以抑制不使他们发展到自取灭亡的地步陛下如果厚爱霍氏就应随时加以抑制不让他发展到自取灭亡陛下即使厚爱他们也应随时加以打制不让他们自取灭亡参考答案其后霍后沫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日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会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台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注在突直烟囱上行上座行读这句言那些因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于上座不录言曲突没把建议改为弯曲烟囱的人计算在有功者之内录计算郎郎官宫廷侍卫习题更为的意思是且的意思是余各以功次坐是说其余的人凭救火之功依次就坐其余的人都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坐其余的人都按功劳等次就坐且有变变的意思是唯陛下察之唯的意思是贵徙薪曲突二句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借代比喻省略参考答案改换成将要变乱希望借代徙薪曲突之策代建议止乱于萌芽时之策焦发灼烂代乱起后止乱有功之人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接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刻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分骖乘天子从容体肆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人主者不畜霍氏之褐萌于骖乘注高庙汉高祖庙从驻乘跟随前去骑马随侍皇帝车倒乘读上内严惮之皇上小心非常害怕他不畜不容标点参考答案立庙乘之背乘体焉死诛曰畜祸乘至成帝时为光置守冢百家吏卒奉词焉元始二年封光从父昆弟曾孙阳为博望侯千户注为光句言设置了一百户人家为霍光守坟墓元始汉平帝年号从父昆弟以父叔伯父昆弟兄弟霍光从父之于是霞光的堂兄弟千户言霍阳享用一千户人家的赋税指出全文中的古音通假字指出亡字在句中的不同意义帝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主出爵之费准确译出下面的句子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威震主者不容霍氏之祸萌于骖乘简答下面的问题全文旨在揭示什么历史经验教训结尾两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揭示封建时代君臣之间的矛盾斗争参考答案逊通驯泰通太乡通向亡通无寤通悟畜通蓄蓄容也亡的意义逃亡灭亡通无全国人忌很他们而他们本身又以违反礼义常道行事则他们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建议改装烟囱搬走柴火的人没有受到什么好处而把因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奉为上客这合理吗假使原先徐福的意见能得到施行那国家就不会有对功臣划分封地赏赐爵禄的耗费了全文旨在揭示这么一个历史教训应当遏止祸乱尚处在萌芽状态之时等祸乱发生国家损失就大了这两面反映了封建时代有功重臣与皇室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重臣来说切忌威震人主以免招致灭族之祸从人主来说又须平乱之后做些安抚工作以收买人心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历史孙资料一作家与作品司马迁约前或前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个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无封元年前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泪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前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官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史记史书名西汉司马迁著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篇本纪给帝王做传十二篇世家给将相做传三十篇列传给三教九流的历史名人做传七十篇表大事纪十篇书诏书八篇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汇编书中对国家统治者敢于批判讽刺同情农民起义歌颂了我国人民的革命传统群众的优良品质和殊异才能作者有极高的写作技巧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重要特征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该书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背景材料屈原约前前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顷襄王二十一年前泰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泪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屈原的作品史记屈原列传做中提到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以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所列篇数与汉书艺文志相合但未列入招魂现代学者认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等二十三篇基本上可以肯定为屈原所作但对招魂一篇尚有异说卜剧渔父是根据屈原传说敷衍而成非屈原所自作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九歌原为古代乐曲名屈原用作这一组诗的名称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她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前九篇是祭神的歌曲各祭一自然神并以神名为乐章的篇名国殇所祭是为国捐躯的战士末篇礼魂是祭把结束时的送神曲司马迁谈屈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惆代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构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止失明厥有帼剧孙子胶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报任安书三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的言辞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跟屈原同属一个官阶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贤能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分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王叫屈平起草法分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一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劳说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平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馅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也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朝廷的政事他阐明道德修养的广大崇高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文辞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屈平被罢免了官职后来秦国想攻打齐国齐国跟楚国合纵亲善秦惠王很担心就指使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给楚王奉献厚礼呈献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合纵亲善如果楚国确实能同齐国绝交秦愿意奉献商矜一带六百里的地方楚怀王心贪而听信了张仪的话就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商补六百里土地张仪骗楚使说我与楚王约定只割让六里的地方没有听说有六百里楚国的使者愤怒地离开泰国回楚国告诉怀王怀王很气愤便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泰国泰国出兵迎击楚军在丹水和浙水一带把楚军打得大败杀八万人俘虏楚国大将屈匐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于是全部发动国家的军队深入到秦国境内进攻秦军在蓝田展开了激战魏国听到了这个消息乘机偷袭楚国一直到达邓县一带楚军惧怕从秦国撤退回来而齐国终究因为愤恨楚王而不救助楚国楚国处境极为艰难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来讲和楚王说不愿意得地方愿意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仅听了说用一个张仅批个汉中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怀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候屈平已被怀王疏远不再在原来的职位上出使到了齐国回到楚国以后进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赶张仪没追上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了楚国的大将唐昧这时秦昭王同楚国通婚想同怀王会晤怀王想去屈平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为什么要拒绝秦国的美意呢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强求楚国割让土地怀王非常气愤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拒不收留又到泰国终于死在秦国后来才弄回来葬在楚国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个尹楚国人抱怨子兰因为劝说怀王到泰国去却没有回来屈平始终痛恨子兰虽然被流放仍眷恋楚国惦记怀王没有忘记楚国和怀王希望返回朝廷盼望怀王能幡然醒悟世俗的陋习能全部革除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再三表露出来但是终究没有办法所以不能回到朝廷终于由此看出怀王终究没有悔悟一个国君无论他是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不想寻求忠臣任用贤良来辅佐自己的可是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和清平的国家却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过也许就是因为人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忠诚所认为的贤臣并不是真正贤明啊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平而信任上官大夫今尹子兰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来的祸患啊令尹子兰听说屈原痛恨他非常愤怒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低毁屈原顷襄王很恼怒把他放逐了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行走一面吟唱脸色然怦身体和相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有个渔父见到便问他说您不是三间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那聪明通达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而能够跟世俗一道转移整个社会浑浊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去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昏醉为什么不一起吃那酒糟饮那薄酒呢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拍掉衣上的尘土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宁可跳进江水葬身在鱼腹之中又怎能拿高洁的品德受浊世的污垢呢他就作了个怀沙赋于是怀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自杀了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一班人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然而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了四关于屈传中的疑点和难点由于史料的相对短缺错简以及作者行文中的某些疏漏屈传中有不少疑点和难点颇为费解现辑录一部分供参考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夺有抢夺夺易改动二义与有给与与同赞同二义根据当时情理和人物性格夺应解为夺易即定其去取与应解为赞同既与夺照应又符合屈原不屈于强暴的性格因谗之曰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如果是上官转述屈原的话曰字则为衍文应去掉如果直接引屈原的话则以为为衍文应去掉劳苦倦极与上文疾疾病痛疼痛惨凄惨但惊恐为对文劳操劳苦苦闷倦疲倦极困惫极与倦是近又对举如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极与倦王文见义自疏灌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这五句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出污泥而不染反复申说是为了强调但句式节奏声韵俱不协调属于原作文字上的瑕疵也有人考证这几句属于异文窜入本属淮南子语也有人认为自疏二字应断入上句疏作疏忽解死而不容自疏更符合屈原正道直行的人品而下文谁淖蝉蜕浮游几个动词并举只不过谁淖浮游后省了介词于此说似更有道理楚人既咎于兰顷襄王怒而迁之几段的内容很不连贯有人认为可能是错简竹简散了整理时颠倒了次序造成建议作如下调整人君无愚此不知人之祸也是评论怀王的应调至第自然段之后屈平既嫉之之后全何无下文交代今尹子兰闻之一段应插入这里系心怀王与怀王之终不悟中的怀王可能是襄王之误因楚王既咎子兰事在襄王七年而怀王在襄王三年就客死在秦国了此说文气尚通但终无有力的佐证且与屈原一生两次遭流放之说抵牾故只能作为参考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与上下文脱节一篇究竟是哪一篇林庚先生认为是指哀郢姜亮夫先生认为是通承上文作离骚而言晏炎吾先生推测屈原可能还有一篇像议的文字已侠亡无可考不少人指出此处系古人文法未甚缜密不必阿讳今尹子兰闻之大怒此句中的之按理应承代上文但上文却是一大段议论人君无愚此不知人之祸也这样之就指代不明了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