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音乐
内容来源: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七课
主 题:《欢乐颂》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标准1: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
标准2: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域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标准3: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领域二:表现
标准1: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教材分析
《欢乐颂》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其中的合唱部分称为世界传唱的经典作品。他在这不不朽的作品中表现了全人类团结友爱的理想,表达出人民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本课中欣赏的是第四乐章声乐部分(即“交响合唱”部分)的片段。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音乐基础知识,他们学习过人声的分类,知道歌曲的演唱形式,尤其熟悉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但对于“重唱”这种演唱形式接触的较少,这部作品中的“重唱”部分是一个难点,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说出来。此外,这首歌曲采用德语演唱学生是听不懂的,而且学生平常接触的大都是童声歌曲或流行歌曲,对于西方的美声唱法知之甚少,甚至会觉得很难听,不理解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希望能通过自学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多元性、理解歌曲内涵。
【学习目标】
1.通过作曲家简介、聆听音乐作品,认识音乐家贝多芬,说出贝多芬的代表作品。
2.通过聆听、合唱、观赏等活动,感受《欢乐颂》热情饱满的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的形式,尝试小组合作完成对主题的变奏创编。
3.通过反复聆听重唱片段,在自学指导的帮助下,判断出在重唱时依次进入的人声。
【评价任务】
一、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贝多芬。(检测目标1)
评价标准:能说出贝多芬的国籍及代表作品。
感受乐曲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形式,尝试对主题进行变奏创编。
评价标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感受,说出主题出现三次,作品运用了独唱、合唱、重唱三种演唱形式,小组合作完成主题的变奏创编。
判断重唱时依次进入的人声。
评价标准:能听出女高声部最后进入,其他三声部先进入,并分析理由。
【学习过程】
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要点
问
题
导
入
1.组织课堂。
2.设问:在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有一位和莫扎特齐名被称为“乐圣”的音乐家,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你听过他的哪些作品?
思索、回答问题
学生对贝多芬多少都有些了解,用问题导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说出贝多芬的名字及代表作品。
新
课
讲
授
认识贝多芬
1.播放《献给爱丽丝》、《命运交响曲》片段,请学生说说名字。
2.出示自学指导一,认识贝多芬。
3.检测:同桌互相介绍贝多芬。
学习、认识、复述贝多芬国籍及代表作
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用自己的语言简介贝多芬
歌唱主题
1.教师吹奏口琴,演奏《欢乐颂》主题。
2.用“啦”模唱主题。
聆听、模唱
熟悉主题音乐。
能随口琴伴奏模唱主题
初听全曲
出示自学指导二。聆听《欢乐颂》。设问: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采用了几种演唱方式?作曲家为什么要用这么丰富的演唱形式?
聆听、思考
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