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编 号:011014401(1/2)
开课单位:社会科学系
课程英文名: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2.课程研究小组成员:
品德与法律教研室现有任课教师(含兼任)7人,主要有季丹丹、张森、宋振玲、王贻楠、李延芳、徐庆官、唐艳香等,其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季丹丹,35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法学硕士,长期从事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主持2003、2004、2005及2007年度学院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4项。主持2006年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对加强高校德育的价值及两者相互影响的研究”、2006年辽宁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碰撞与融合:高校德育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作用研究”,均已结题。先后以第一作者在《社会科学战线》、《理论界》等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20余篇;编写《青春导航——大学生心理健康》(著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两部;2004年获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校“两课”教学研究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沈阳化工学院青年教师课件大赛优秀奖。是“思想道德修养”院级优秀课程负责人,2008年1月被评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名师。
张 森,49岁, 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副教授,长期从事德育课教学工作。主编《2005-2006年度全国成人考试教材 政治》一书(本人承担字数:25万),参与多项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尝试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宋振玲,36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讲师,辽宁大学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德育与法律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辽宁大学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承担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各一项,并有多篇论文获奖。
王贻楠,30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讲师,清华大学法学硕士,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长期以来从事高校德育教学研究工作,在《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上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并多次获全国化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李延芳,30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讲师,辽宁大学法律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育与法律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院级科研立项课题多项,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使授课过程生动有趣,效果较好。
唐艳香,33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讲师,上海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德育教育与历史学研究,主持沈阳化工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多篇,并承担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徐庆官,37岁,社科系社会工作教研室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硕士,主要讲授《法学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法》、《诉讼法》等课程,近年来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省级、院级科研立项课题多项,2003年荣获“院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4年7月荣获辽宁省“两课”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
几年来,品德与法律教研室注重自身建设、教师提高培训等工作的规划与总结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日益正规化、合理化,各方面都展现出良好的局面: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学历结构合理,7名教师中研究生5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1人);职称已形成梯队结构,7名教师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主讲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已占主讲教师总数的43%;从年龄看,45岁以上1人,30-40岁之间5人,30岁以下1人,结构较为合理;从专业看,都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又各有主攻方向,其中教育学1人,法学2人,历史学1人,政治教育3人,专业互补已形成学科交叉优势。
(2)教师为人师表,教学水平过硬:有1人是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为院中青年骨干教师,教研室整体教学效果受到督导教师、学生的好评,无任何教学事故。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能系统讲授该门课程,100%教师面向本科生授课,每人均为本科生开设课程2门以上。
(3)具有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具体措施,建立了完善的新教师听课说课、集体备课、集体教学研究等制度,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稳定成熟的队伍,近三年中取得明显成效。
3.本方案的撰稿人:季丹丹
审核人:陈晓东
批准单位:社科系
4.课程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48学时,3学分,其中讲课42学时,课外讨论课、作业和电视教学片等实践课为6学时。
5.先修课要求:
6.课内外学时比例建议:
7.双语讲授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鉴于本校学生理论水平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本课程未把双语教学列入计划。
二、本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作用、地位,素质、能力培养基本目标及分解。
1.本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作用、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公共必修课,涉及人生观、世界观、人生价值、人生理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及法理、相关实体法等内容。本课程主要以大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为主线,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
2.本课程的素质、能力培养基本目标
3.基本目标分解
三、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课程编号:011014401(1/2)
课程计划学时:48
学分:3
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为主线,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本章重点是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了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难点是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荣辱求发展。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本节要求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考核概率5%),理解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考核概率5%),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考核概率10%)。
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2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4 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本节要求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考核概率5%),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考核概率5%),掌握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考核概率10%)。
1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 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本节要求了解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考核概率5%),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考核概率5%),掌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考核概率10%)。
1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2 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3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本节要求了解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考核概率5%)。
1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2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难点是使学生坚定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把美好理想化为现实。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本节要求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考核概率20%),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考核概率50%)。
1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本节要求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具体内容(考核概率10%),理解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原因(考核概率30%),掌握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意义(考核概率50%)。
1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本节要求了解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考核概率10%),理解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考核概率30%),掌握实践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必备条件(考核概率50%)。
1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2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3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本章重点是让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难点是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本节要求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考核概率10%),理解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30%),掌握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考核概率40%)。
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本节要求了解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关系(考核概率10%),理解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考核概率20%),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内涵(考核概率30%)。
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2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3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4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本节要求了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考核概率10%),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国防观念(考核概率30%),掌握报效祖国的多种方式(考核概率50%)。
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 促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3 增强国防观念
4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本章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明确为人民服务是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明确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正确的价值观,把握其内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难点是使学生真正理解辉煌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创造的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节要求了解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容及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考核概率30%),理解追求高尚人生目的的现实意义(考核概率30%),掌握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考核概率50%)。
1 世界观与人生观
2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 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本节要求了解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考核概率20%),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考核概率30%),掌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考核概率60%)。
1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2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3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4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本节要求了解人生环境的科学内涵、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考核概率20%),理解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考核概率30%),掌握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原则(考核概率50%)。
1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2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本章重点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难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依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本节要求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考核概率10%),理解道德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考核概率20%),掌握道德的功能和作用(考核概率30%)。
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 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本节要求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考核概率10%),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20%),掌握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科学态度(考核概率30%)。
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2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3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本节要求了解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考核概率10%),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考核概率30%),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考核概率50%)。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本节要求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考核概率20%),理解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考核概率20%),掌握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考核概率30%)。
1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3 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本章重点是明确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增强公德意识,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难点是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本节要求了解公共生活及其特征(考核概率5%),理解有序的公共生活的现实意义(考核概率10%),掌握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考核概率10%)。
1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2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3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本节要求了解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以及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考核概率10%),理解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20%),掌握网络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考核概率30%)。
1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4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本节要求了解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考核概率5%),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几部法律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考核概率10%),掌握《集会游行示威法》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20%)。
1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本章重点是通过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难点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本节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含义和基本要求(考核概率10%),理解《劳动法》、《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劳动者和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考核概率10%),掌握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考核概率20%)。
1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2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4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本节要求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考核概率5%),理解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考核概率10%),掌握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考核概率20%)。
1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 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本节要求了解爱情的本质、恋爱中的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考核概率10%),理解大学生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考核概率30%),掌握《婚姻法》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50%)。
1 爱情与人生
2 婚姻与家庭
3 家庭美德
4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本章重点是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难点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本节要求了解法律的一般涵义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考核概率10%),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与运行(考核概率20%),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考核概率30%)。
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本节要求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考核概率10%),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考核概率20%),掌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考核概率20%)。
1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2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本节要求了解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法律制度(考核概率10%),理解新的国家安全观(考核概率10%),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考核概率20%)。
1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2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3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本节要求了解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考核概率10%),理解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考核概率10%),掌握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考核概率10%)。
1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2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本章重点是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难点是实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条件。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本节要求了解宪法的特征、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考核概率10%),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考核概率20%),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考核概率30%)。
1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2 我国的国家制度
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 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本节要求了解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考核概率20%),理解民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