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龄幼儿的口语能力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幼儿的小龄期是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关键期。早培养,早发展!要想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得从娃娃抓起。对于小龄幼儿来说,呆板的教学不能调动他们学语言的兴趣,那么如何去培养小龄幼儿的口语能力?我觉得必须掌握小龄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根据他们语言学习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日常教育中,组织幼儿以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教学活动;将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结合家园合作,来促进他们的口语表达,使他们的语言得到完善地发展。
【关键词】小龄幼儿、口语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手段,是人们沟通思想互相影响的桥梁,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对小龄幼儿来说,口语表达能力,是开启幼儿智力,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的小龄期(3岁左右)是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期。要想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得从小龄幼儿(小班幼儿)抓起。
一.小班幼儿口语面貌简述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班幼儿语言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不高。主要有以下特点:有的幼儿说话不流畅。由于这阶段的幼儿虽然学到了很多新词,但要把这些词有条理的组织成句子说出来,仍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思维的速度往往超过他们说话的速度,说话跟不上思想,想说的东西太多,一下子却选不到恰当的词,但又很心急地要把话说出来,于是反而变得说话不连贯,经常会出现说话不流畅的现象,有时结结巴巴,有时一句话“破句”现象严重显得气喘吁吁,往往在不该换气的地方换气,使人担心他会患口吃;有的幼儿说话时有明显的“小儿语”。如把“牛niu”说成“油you”,把“星星xingxing”说成“西西xixi”等。或者把“哥哥gege”说成“得得dede”,把“茶cha”说成“塔ta”。通常我们把前者成为省略音,就是省略了词首或词尾辅音,把后者成为替代音,用浊辅音替代清辅音、用擦音替代词首的塞音;有的幼儿仍处于双词句为主阶段。所谓双词句即有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在很多时候他们喜欢用重叠音,如:妈妈抱抱、爸爸班班(上班)等。
虽然说话不流畅、重复对小班幼儿来说,都是正常的、自然的现象。要是对此处理不当,反而可能引起她们语言发展上的危机,语言发展的缺陷也就会在这个时期出现。针对以上特点,如何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二.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能力的途径
通过认真学习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教育》等有关章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能力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它是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心理有了安全感,才会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如:小班幼儿入园不久,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难免有些不适应,此时他们缺乏安全感。有的幼儿“沉默寡言”、还有的“啼哭不止”,更别说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了。所以在幼儿来园的时候,我们教师要面带微笑、亲切地跟他们打招呼说:“早上好!”并给他们一个热情的拥抱。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激发他们想说的愿望,让他们也学说“早上好!”的话语。然后跟他们聊聊家常,说说来幼儿园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或早餐吃了什么等一些简单且又贴近生活的话题,激起他们说话的兴趣。使他们变得有话可说、有事可讲。在交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语气,做到和蔼可亲,多给些表扬鼓励。……几星期之后,那些不愿意表达的幼儿就会慢慢地活跃起来。
除了积极创造表达氛围之外,对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申辩”、“插嘴”等行为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小班幼儿的申辩能力是一种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如果忽视这种能力,那么幼儿刚刚萌发起的表达兴趣就会被无情地扼杀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幼儿“插嘴”这一现象,许多教师头脑中的纪律观也会使它不自觉地产生“怎样让幼儿听我的”意识。一味地强调纪律,强调幼儿必须举手回答问题,而这会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表达受到压抑。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中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创造了非物质氛围,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根据幼儿语言学习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幼儿的语言行为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智能行为,既需要社会性的观察模仿学习,又需要认知学习,还需要行为的学习,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使潜能得以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依据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在实践中,我采用看、听、说、练等多种方法,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促进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引导幼儿观察“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听。”让幼儿回家后仔细观察、查找。回园后,教师在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风筝了。”等等,幼儿列举了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兴趣也就高了。又如教幼儿词汇“五颜六色”时,把他们带到美丽的花坛前,让他们看看花儿都有什么颜色。他们边看边说:“红的、黄的、白的……”再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种颜色。他们边点边数,数出了好几种,我告诉他们:“花儿真好看,五颜六色真漂亮。”幼儿马上理解了词汇的含意,走到另一个花坛时,幼儿自己就反映出来了:“这五颜六色的花儿多美呀!”
小班幼儿学习语言,看了之后还要学会听,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给幼儿创设听的环境,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听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让幼儿听故事(听别人讲的或录音机播放的);邀请同伴间互相倾听、交谈;给幼儿听多种声音:动物的叫声、乐器的声音等,让他们听后进行模仿想象,也可说说听到的声音像在说什么。“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小龄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只有学会了听,听得准确,听得懂,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一说。
同样,我们也要为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相处的时机,与他们交谈。在此基础上建立情感,使他们没有拘束,有话愿意讲出来。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通过交谈可以增进师幼间感情交流,关系也变得更亲密,从中也使他们形成了“说”的积极性。在组织幼儿集体教学中,也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师说幼听”的教法。还要克服说得好的多说,说得不好的少说(甚至不让说)的做法。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还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说”的环境,让他们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多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小龄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词汇,并能正确运用,这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教他们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他们多练,重复地练习并逐渐地掌握。通过游戏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如:玩娃娃家,教师可扮成游戏中的一个角色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在用语言处理的过程中练习说话。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此时,我们的传统游戏“词语接龙”、“传声筒”等,是让幼儿不断重复练习而又乐此不疲的好办法。
幼儿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与他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或父母)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幼儿丰富生活内容,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兴趣,也启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也发展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教学活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集体教育的语言教学活动是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类型有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听说游戏等。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的特点,我经常组织以下一些语言教学活动:
1、欣赏和模仿优秀的文学作品
让幼儿倾听一些优美动听、主题鲜明、短小精悍的故事,这是幼儿学习文学语言的绝好时机。故事是幼儿重要的、也是最感兴趣的精神食粮。小班幼儿较喜欢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他们的语汇虽不丰富,也不能把故事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讲出来,但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让幼儿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组织故事比赛时,让他们围绕“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讲。个别语言能力好的幼儿就学这“大头儿子”的语气讲述。其他幼儿也睁着圆圆的小眼睛,安静地倾听着同伴们讲的故事,当讲到有趣的事情的时候,有些幼儿还被逗的发笑。渐渐地,连平时不爱言语的幼儿也跃跃欲试。虽然,他们讲的是简短的故事或几句话,我都觉得他们讲的很棒。还有在故事教学中,我常运用悬念讲故事。为指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除了设计“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以外,还根据需要启发幼儿去体验如“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为什么高兴?” “如果不是这样,会怎样”等。但是,提问不能套用单一的模式,而应做到趣味性,让幼儿乐于回答。又如在故事讲到关键的地方暂时终止,启发幼儿想象后面的情节会怎样发展,待幼儿充分想象后再继续下去。在故事结尾,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假如我有翅膀我会……”“假如我遇到了外星人……”“如果我有一朵神奇花,我要用它做什么?”等。
2、利用动画片激发幼儿语言兴趣
动画片的传达是具有连续性的,富有动态感和节奏感的,动静变化、连续展开、浓淡相宜,使画面富有生动性和情感性。动画让幼儿得到了快乐,让他们赏心悦目,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理,在开心、振奋甚至震惊中形成了深刻印象。它的趣味性使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尤其是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形象,引起了幼儿的欢喜和心灵的共鸣。它有美妙的语言内质,富有情节性,通过动画片使幼儿变得爱模仿里面的语言。如:动画片《黑猫警长》,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件,保卫着森林的安全。该片把黑猫警长的表情刻画得惟妙惟肖的,故事情节也特别吸引小龄幼儿。特别是片中的语句,幼儿非常喜欢模仿说“报告警长”“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