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石嘴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诗经》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有人运用与文字“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的图像,绘画名物,描摹诗意,图说诗境,创作了众多《诗经》图像,借以表达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这些图像与文字著述共同展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对《诗经》的接受和认知状况,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 《诗经》图像兴起于汉代。东汉桓帝时,蜀郡太守刘褒曾取意于《大雅•云汉》中的“旱既大甚,蕴隆虫虫”“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诸语,绘制《云汉图》,使观者见而觉热;又取意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诸语,画《北风图》,使观者见而觉凉。可见,那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 唐朝时的《诗经》图像多以写实笔触求“真”,描绘冠、冕、草、木、鸟、兽、虫、鱼诸种名物的形貌,“以图佐文”,使观者获得对《诗经》所涉“幽远”上古知识的直观认知,《诗经》阐释史上的“图说”“图解”式样亦自此形成。如开成年间,唐文宗因卫协所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及古贤君臣之象“不得其真”,令程修己另行图绘,程修己遂撰成《毛诗草木虫鱼图》二十卷,由是“冠冕之制、生植之姿,远无不详,幽无不显”(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宋元时期,《诗经》图像的类型更为丰富,在汉、唐时以描摹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之图”基础上,增加了众多表现礼制文教的“人文之图”,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政教功能。这一时期出现了《诗经》图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马和之《毛诗图》卷。此图作于南宋高宗时,简淡秀逸,构思精巧,别出心裁地展现了画家对《诗经》时代人物事件、风俗物产、典章制度等的认知、理解与想象,故脍炙艺林,为后人激赏。 明清时期,《诗经》图像蓬勃发展。模仿马和之《毛诗图》的作品大量出现,如文徵明《豳风图》、仇英《鄘风图》、董其昌《衡门图》,以及丁云鹏、郎世宁、唐岱、管希宁,张坦、周鲲的《豳风图》等。同时,涌现出很多取材《诗经》而自出机杼之作。例如,明代画家周臣以《七月》为素材,“图豳雅意”而绘《豳风图》,侧重描摹农闲时乡间民众“斗鸡”的场景,展现了盛世百姓丰衣足食的升平气象。这一时期曾将《鹿鸣燕会图》《柏舟图》《豳风八图》等用于世俗生活中,或贺秋闱高中,或祝寿辰,从而淡化了《诗经》图像的政教色彩,赋予其实用交际功能。《诗经》图像不仅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用于世俗生活中,还进入商品经济领域,发挥着美化装饰的功用。 中国古代《诗经》图像的创作者既有帝王皇族、朝堂官员,又有文人、书画家、本草学家、舆地学者,还有歌姬舞女、工匠技师,以及僧侣道徒等方外之士,几乎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作品式样既有绘画、版画,又有屏风、团扇、瓷器、漆器、刺绣等,涉及古代图像艺术的多种门类。在题材类型方面,既有对《毛诗》诗意的整体呈现,又有对单独诗作如《豳风•七月》的反复描画,还有对《诗经》所涉名物、典章等的“图解”。这些图像的生成、发展、演变过程与《诗经》学的发展紧密相连,其中所保存的文辞,为了解《诗经》的异文、编纂结集、流传等情况提供了线索;“以图解《诗》”的艺术呈现方式,为考察文士心态、时代环境及《诗经》的传播与接受诸问题提供了图像依据;同时,围绕这些图像,还衍生出不少诗文和评点文字,对深入认知《诗经》学、艺术学与文化学中的相关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摘编自罗建新《<诗经>图像的演进历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表达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方面,图像绘画比文字著述具有更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 B《诗经》图像兴起于汉代,在唐代形成《诗经》阐释的“图说”“图解”式样,到明清时期获得蓬勃发展。 C.与汉唐时期《诗经》图像注重图解诗意与写实名物不同,宋元时期的《诗经》图像更注重政教功能。 D.南宋马和之的《毛诗图》构思精巧,是《诗经》图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一经面世就被大量模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了在《诗经》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诗经》图像的存在与价值。 B.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诗经》图像的演进历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C.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样,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逻辑严谨,论证有力。 D.文章末段以对《诗经》图像的创作者、式样、题材类型和学术价值的概述收束全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观者见《云汉图》而觉热,见《北风图》而觉凉,是因为两图写实地描绘了《诗经》的相应诗句。 B明代周臣的《豳风图》侧重描摹乡间民众“斗鸡”的场景,是取材于《诗经》的自出机杼之作。 C.中国古代《诗经》图像的创作者几乎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作品样式和题材类型也丰富多样。 D.《诗经》图像的生成、发展、演变过程与《诗经》学的发展紧密相连,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ChatGPT全称为“Cha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 神经网络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摘编自《百度百科》ChatGPT词条)
材料二 2023年2月10日,南方周末记者与ChatGPT进行了一场对话。ChatGPT已经拥有了强大的中文表达功能,逐条输入问题,它可以完整、逻辑清晰地回答问题。以下是对话内容(节选): 南方周末:你现在这么强大,会让哪些领域的人失业? ChatGPT:我的强大不会直接导致任何领域的人失业。AI(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领域中可以帮助提高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对一些传统的工作角色造成影响。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工作机会也会出现,并补充可能因AI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在未来,AI技术将在很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会完全取代人力,而是和人力相结合;以提高效率和创造更多机会。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在AI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人力和AI的关系,它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请不要对我有过高的期望,我仅是一个AL模型”一对话ChatGPT》,《南方周末》2023年2月)
材料三 虽然ChatGPT具有优异的对话性能,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除了依靠语言内部各种关系的知识之外,还需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外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自然语言文本在人脑中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复杂联系不仅以语言数据中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还具有更深入的心理感情表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然而,ChatGPT使用生成式预训练模型从大规模语言数据中获取的大量参数,基本上都是基于自然语言数据的参数,还没有这些语言数据与语言外部的客观世界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参数。所以,我们认为,TChatGPT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具有强大的处理人类语言数据的能力,但是它处理外在世界的普通常识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从本质上说,ChatGPT具备的智能还不是完善的人类智能,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
(摘编自《从图灵测试到ChatGPT——人机对话的里程碑及启示》,《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2月)
材料四 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I和ChatGPT还在发展,在不断成长中,它可能在已经触及的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同时将触角深入一些新的领域。 面对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机器替代人由来已久。但人类从来没有被完全替代,反而利用机器使自身生活更加美好。但人类需要警惕,在ChatGPT 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发挥自身优势。 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 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社会中每个岗位不仅有工作内容,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感,劳动者不仅要按时完成工作,还要对其工作负起责任,而ChatGPT显然无法对其所完成的工作负责,相反,它的工作责任会落在人的身上。人类有时会依赖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或者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这也是ChatGPT无法实现的。
(摘编自《ChatGPT可能替代谁的工作》,《第一财经》2023年2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 ChatGPT 功能强大,但它本质上仍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 B.ChatGPT已经拥有强大的中文表达功能,它可以完整、逻辑清晰地回答逐条输入的问题。 C.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主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 D.ChatGPT在不断成长中可能在已经触及的领域扩大影响,同时将触角深入一些新的领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ChatGPT能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 B.虽然ChatGPT可以帮助提高某些领域的效率,但同时也可能会对一些传统的工作角色造成影响。 C.自然语言文本在人脑中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紧密联系具有更深入的心理感情表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D.面对ChatGPF,人类不必恐慌,但是需要警惕,应该正确处理和它的关系,加深认识,合理利用。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ChatGPT等人工智能尚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 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 师傅说:“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舅妈只找到一本相册,照片却一张不见。 舅妈问女孩:“小卿,照片呢?” 小卿指了指在墙角处放着的脸盆,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 舅妈无奈,只好回自家去找。 小卿却对我说:“我娘没死。” “那你娘去哪儿了?” “找我爹去了。” “那你爹去哪儿了?” “我娘说,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知道。” 舅妈回来了。把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 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我开始做准备。师傅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我在素描纸上打着方格,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 师傅缓缓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阳光正好照在方方正正的格子上,那格子犹如一个个开着天窗的房间,敞亮而温暖。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他画得很慢,比平时要慢许多。 舅妈坐在一边数落:“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 师傅紧皱眉头。 她喋喋不休。 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 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艰辛。 以往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师傅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鼻头的阴影慢慢地擦出来了,当师傅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笔黑色的线条时,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 第三天,师傅画了脸部。 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素描纸就放在桌面上,我用宣纸把素描纸蒙住。我看到,师傅的右手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 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 舅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 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 师傅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 接着,师傅淡定地说:“我重画。”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返回的路上,听着他软弱无力的脚步声,我不忍心地说:“师傅,要不我们放弃吧。” 师傅说:“不能。” 师傅回答得那么坚决。肩上画夹中那张薄薄的素描纸,仿佛有雕塑般的形态,厚重了许多。 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爱说的舅妈,也变得沉默了。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放声痛哭。她一直相信,母亲一定会在某个黎明时刻,回到她的身边。现在,当她看到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时,也许她意识到了那个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我背着画夹和师傅回到店里。 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 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 1951年的一天,画店里进来一个姑娘,说想请我给她娘画张像。 我觉得眼熟:“好的,把照片给我。” “有照片,但不在我手里。” “没有照片我画不了。” “我是小卿。”她说。 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傅。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 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 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 我潸然泪下。
(选自《十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写出师傅从照片上已认出了自己的战友,并且已经知道战友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B.“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鼻头的阴影擦出来时给人的清新、愉悦的感受。 C.小说从头至尾没有点出小卿母亲的名字,这种秘而不宣的写法让人从母亲一个人想到一群人,一群为了理想和信仰投身时代洪流的人。 D.小说结尾才点出师傅的身份和名字,令人茅塞顿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8.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认为作家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请据此分析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9. 这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很有特色,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 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选自《鲁穆公问子思》)
文本二: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 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筚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达贤尔。”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苏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 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生鲁国之士A然不以卫之B褊小C犹步玉趾D而慰存之E愿F有赐G于寡人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称其君之恶者”与“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恒”含义相同。 B.“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 C.“贤而有实者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贤”含义相同。 D.“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与“腹犹果然”(《逍遥游》)两句中的“果”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穆公对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成孙弋认为子思的话很有见地,同时也表明总是能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 B.为报答卫国国君的厚遇,子思认为自己只能向他推荐贤能之士,并在交谈时指出卫国不缺乏贤才却没有好的国政是因为贤才没有得到重用。 C.对于应该如何取用贤能之才,子思认为不是靠名声,而是要靠实际能力,并趁机向卫国国君推荐卫国东部边境的李音,说他就是有实际能力的贤人。 D.与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但他们的后人,也就是现在鲁国和卫国的国君不一定圣贤一样,李音也未必会像他的祖辈一样一世务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②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夜对月杜甫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自然点题,月圆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独自对月,凄然之感不免油然而生。 B.颔联“还”呼应首联“仍”字,人老须倚杖,月影独相随,江边独步,可谓形影相吊。 C.“明翻宿鸟频”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D.本诗将写人、写景与写月有机统一,人浴月之辉,景沐月之光,意境和谐,笔力不凡。
15.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咏月道:“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香菱以为自己所作诗歌绝妙,宝钗却以为“不像吟月”“句句倒是月色”。相较之下,显然杜甫诗格更为高妙。请你结合两首诗,简要说明。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苏轼在《赤壁赋》中仰见明月初升便道“ ______ , ______ ”;李煜面对春日的风月在《虞美人》中感慨“ ______ , ______ ”;曹操《短歌行》里用“ ______ , ______ ”的疑问来喻指人才难求。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儒家是追求入世的哲学,鼓励人们奋发图强、勇于进取、敢于担当,这可以概括为“拿得起”;佛家是追求出世的哲学,鼓励人们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可以概括为“放得下”;道家追求“不妄为”的智慧,鼓励人们依道而行,顺应规律,这可以概括为“想得开”。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儒、佛、道三家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魂。 以上材料对我们读书治学、成才修身,甚至是洞悉社会、治国理政,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外交媒体上连发13张外国纸币图片,引得网友纷纷点赞!这些纸币上的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中国建造”。 众所周知,各国发行的纸币上印的大多是在当地人心中具有 _____地位的人或物。“中国建造”能“登”上多国纸币,足以印证这些中外合作的项目与成果在当地的良好声誉,可谓 _____长期以来, 中国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经济与民生改善“插上翅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中国建造”坚持创新引领,为合作方发展“计长远”。在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电力等合作项目的时候,本着对各国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中方着眼长远,发挥新技术优势,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和标准,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让共同和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从巴基斯坦5卢比纸币上由中国承建的瓜达尔港到卡塔尔面额10里亚尔上的2022世界杯主体育场,再到阿尔及利亚500第纳尔纸币上出现的由中国研制和发射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讯卫星……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被印在项目所在国纸币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开放发展理念,也让每一个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_____。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其种类,并分析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儿童自闭症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自闭症儿童被叫作“星星的孩子”——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医学中,还有一种与自闭症类似的现象——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作为一种情绪障碍,①_____,是对某种特定场合或特定的人的心理不适应,而自闭症不分场合,有脑生物学的因素。 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具有语言能力,②_____,即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如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话,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学校或对陌生的人。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学校里讲话。学龄前阶段,他们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③_____,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类患儿不愿与不熟悉的人讲话,常被父母认为是因为胆小、害羞的缘故,在上学前父母不易被发现,直到上小学以后,表现为不愿回答任何问题,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时才会被发现。儿童缄默症属于心理障碍,在治疗上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请结合材料给“选择性缄默症”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B、C、A
【解析】(1)A.“图像绘画比文字著述具有更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错误。原文第一段是“这些图像与文字著述共同展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对《诗经》的接受和认知状况,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注意是“共同展现”,二者之间没有比较。 C.“更注重政教功能”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增加了众多表现礼制文教的‘人文之图’,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政教功能”,宋元时期的《诗经》图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政教功能,体现不出“更注重”; D.“一经面世就被大量模仿”错误,原文第五段是“明清时期,《诗经》图像蓬勃发展。模仿马和之《毛诗图》的作品大量出现”,可见到明清时期才大量出现模仿作品。 故选B。 (2)C.“对比论证”错误,没有对比论证。文章有举例论证,如“唐朝时的《诗经》图像多以写实笔触求‘真’……如开成年间,唐文宗因卫协所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及古贤君臣之象‘不得其真’,令程修己另行图绘”;有引用论证,如“东汉桓帝时,蜀郡太守刘褒曾取意于《大雅•云汉》中的‘旱既大甚,蕴隆虫虫’‘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诸语,绘制《云汉图》”。但文中没有对比论证。 故选C。 (3)A.“是因为两图写实地描绘了《诗经》的相应诗句”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是“……可见,那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这两个例子只是论证那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而没有谈到观者见《云汉图》而觉热,见《北风图》而觉凉的原因。 故选A。 答案: (1)B (2)C (3)A(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信息判断类题目的方法: ①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 ②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 ③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
4~6.【答案】C、A、
【解析】(1)C.概括不全。结合“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除了依靠语言内部各种关系的知识之外,还需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外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可知,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既要依靠语言内部各种关系的知识,也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外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 (2)A.判断错误,结合“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可知,原因是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并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 (3)①结合“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 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社会中每个岗位不仅有工作内容,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感,劳动者不仅要按时完成工作,还要对其工作负起责任,而ChatGPT显然无法对其所完成的工作负责,相反,它的工作责任会落在人的身上。人类有时会依赖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或者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这也是ChatGPT无法实现的”可知,人类具有创新能力,可以理解和回应情感,能够承担责任,依据经验直觉或伦理道德进行决策。 ②结合“所以,我们认为,TChatGPT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具有强大的处理人类语言数据的能力,但是它处理外在世界的普通常识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从本质上说,ChatGPT具备的智能还不是完善的人类智能,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的”可知,ChatGPT具备的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仍需人类的干预。 ③结合“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工作机会也会出现,并补充可能因AI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并补充可能因Al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岗位。 答案: (1)C (2)A (3)①人类具有创新能力,可以理解和回应情感,能够承担责任,依据经验直觉或伦理道德进行决策。 ②ChatGPT具备的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仍需人类的干预。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并补充可能因Al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岗位。(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7~9.【答案】A、、
【解析】(1)A.“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错误。“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运用神态、动作描写,该句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A。 (2)分析“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 由舅妈说“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第三天,师傅画了脸部。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可知,“冰山露出水面”这部分的情节是:师傅和“我”去小卿家给她母亲画像,最后在烈士纪念堂见到小卿父母亲的合影。 分析“水下的部分”: 由“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可知,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断出在那样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以及英雄儿女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 小说只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通过文本的提示读者能够通过想象去补充,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3)这篇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叙事了在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我”师父和小卿母亲等年轻人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展现了英雄儿女们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便于抒发感情。 根据“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舅妈只找到一本相册,照片却一张不见”“把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可知,这篇小说情节叙述从没有照片可以参照,到勉强可用的泛黄的照片,再到第一次画像的丢失、第二次画像的不知所终,最后谜团解开,构思精巧,一波三折,摄人心魄。 这篇小说集叙述了师父给小卿母亲画像,又讲述了在那样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以师父和小卿母亲等为代表的年轻革命志士们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展现了英雄儿女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小说多重叙事,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和情节的感染力。 小说最后的交代——在烈士纪念堂有一张合影照片,合影上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其中一对年轻人是小卿的父母。根据“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可知,这篇小说从画像这样的小事为“小切口”,让读者从小卿父母亲想到一群人,想到一群为了理想和信仰投身时代洪流的人。使用,这篇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小切口”展现背后的“大主题”,在有限的篇幅内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答案: (1)A (2)①小说的情节是师傅和我去小卿家给她母亲画像,最后在烈士纪念堂见到小卿母亲的合影。这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断出在那样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以及英雄儿女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这是水下的部分。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3)①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事,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②情节叙述一波三折,从没有照片可以参照,后勉强可用的影像,再到第一次画像的丢失、第二次画像的不知所终,最后谜团解开,构思精巧,摄人心魄;(设置悬念也可)③多重叙事,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和情节的感染力;(多重线索也可)④以小见大,“小切口”展现背后的“大主题”,在有限的篇幅内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策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体叙事进行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景物烘托,其他人或物的衬托或反衬。
10~13.【答案】B、A、、
【解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