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餐厅:让餐饮业消费焕然一新
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不断更迭,移动互联网不断占据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传统行业开始重视互联网,积极探索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方式方法。微信的社交平台属性及轻应用特性,为传统餐饮连接互联网提供了条件。利用微信排队、点菜、支付、客服等功能正被餐饮企业积极尝试和运用中。
当“移动互联”这个词语还是新兴词汇时,已经有一种精灵般的社交软件充斥中国数亿网民的手机,占据着他们几乎所有碎片化时间。这个精灵叫作“微信”。
今天,在餐厅这个普通老百姓去得最频繁的消费场所,几乎随时可以看到在点菜时刷微信、用餐时分享美食照片的微信族。这似乎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O2O真的到每一个普通人身边来了!
近十年当淘宝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时,电子商务却与餐饮业显得那么遥远—没有人会在淘宝上买一顿饭吧。但是今天,一个拥有6亿用户的社交工具、被数十万商家使用的微信来了。它把互联网从电脑移植到了手机上,把商机从从线上带到了线下,把电子商务交易行为从PC端扩散到手机随时随地的购物行为。
但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除了一些国际餐饮巨头闻风而动外,国内众多餐饮业的脚步显得缓慢,在微信营销策略上摇摆不定,甚至推出的服务与消费者不吻合。那么,餐饮业该如何从微信上找到切入点?银狐网络总经理告诉笔者,一切形式的营销都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如今,餐饮业普遍存在两大问题,造成了顾客与商家之间的消费隔阂。
首先,消费者大多喜欢找熟店、老店。独自吃饭、亲朋好友聚餐时能找到一定的归属感。然而现在大多数餐厅都缺少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无法建立庞大的顾客数据库是餐饮业最大的问题。据我国一知名餐饮业咨询服务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一个120万左右月营业额,150元左右桌均消费的餐厅来讲,其月均大约有460人完全流失的顾客,日均达约15人,因完全流失顾客和半流失顾客,月均损失营业额超过20万元,这等于说平均每月有17%的营业额因为顾客的自然流失而蒸发。何以如此?在众多的餐饮老板心中,“以菜品为中心”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认为菜品是吸引顾客的唯一法宝。这是一种消极的经营思想,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客户关系管理和老顾客维护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消费者期待与商家同等的沟通方式。而餐饮业仍停留在电话沟通,无论是桌位预订、菜品预订或是外卖预订,都通过电话方式进行,经常出现占线无应答、对话无记录等问题,整个环节效率低下,用户消费体验也极低。这也导致了餐饮业永远停滞在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从采购到烹饪再到销售的盲目性、随机性。有些食材采购过度,第二天就全部倾倒,有些食材采购不足,客户点菜时需要重复购买。这些,都极易造成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浪费。
而这一切,都能通过微信餐厅系统的问世得到彻底解决。
早已普及的二维码技术,连接起了消费者与微信餐厅之间的通道。微信餐厅有一个强大的点菜功能,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