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园常见的溺爱现象及矫治方法探索
在十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发现70后、80后年轻父母,对幼儿的过分溺爱,一代比一代严重,父母的表现近乎病态,对幼儿的无形伤害令人担忧。 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如果仅仅消极面对,或承受无端伤害是不够的。 从教师道德、教师职责出发,必须尽教师所能,帮助有溺爱现象的家长、幼儿进行矫治。笔者把几年来较成功的矫治案例,分享给同仁,供大家商讨。
一、长痛不如短痛入园幼儿二次断乳
被溺爱的幼儿,最突出表现就是依赖性严重,离不开父母。 幼儿入园第一天,幼儿哭、家长急,乱成一锅粥是常有的现象。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和家长往往采取渐进式适应办法,就是让家长陪读一段时间, 指望幼儿慢慢适应了,自然就不用陪读了。殊不知事与愿违,哪天家长不陪读了,幼儿照旧哭闹,根本逃不过这一关。 我的做法是,既然幼儿园还没达到家长与幼儿共同接受教育的条件,不是办的母子或父子学校,就不如短痛免长痛。入园第一天,我就问这类家长:您是决定让幼儿入园呢?还是观察一段再做决定?如果回答决定入园,那么我就对家长说:幼儿在园里您尽管放心,我会细心照顾,您把幼儿直接交给我,立马转身走人。 头一两天免不了幼儿哭闹,教师要多操心,用玩具、集体游戏等办法转移幼儿注意力,基本不出三天,幼儿就习惯了,再也不哭闹了。 我把上述办法称之为二次断乳。
一般育婴的教科书上, 都提倡婴儿的断乳用渐进式,这可能有道理,但对于入幼儿园这样的二次断乳,必须采取一次性的短痛式,这绝不是简单粗暴怕麻烦,相反这里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才能达到好的入园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幼儿依赖心理的良性刺激,使幼儿感觉到,离开父母的呵护,在幼儿园里也能过得快乐。 这为以后矫治依赖心理所形成的其他不良行为,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二、用分享战胜自私营造幼儿新家庭
被溺爱的幼儿,多都不愿分享,以自我为中心,极端自私。 观察发现,出自溺爱家庭的幼儿,对幼儿园里的公共玩具,有极强的占有欲,自己玩不让别人玩;自己不玩,宁可藏起来,也不让别人玩。这样的幼儿碰在一起,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教师稍不注意,就会打架。 遇到这种情况,说教根本无济于事,若教师强行分配玩具,幼儿会有被剥夺的感觉,对教师产生反感,无益于对自私行为的矫治。怎么办呢?我自己编排了一套饭店游戏,已经在两届新入园的幼儿中试玩过,感觉效果还不错。
五岁以上幼儿, 多有父母带着去饭店消费,尤其是去麦当劳、肯德基消费的经历,一提这些,幼儿就兴奋不已,纷纷举手喊出自己不凡的经历和不同感受,这时我就顺势而为,说咱们玩一次去肯德基游戏好不好? 在一片叫好声中游戏开始了: 教室一角成了 厨房,教室后墙一排玩具架成了供货基地,各种小玩具派上了新用场:鸡爪鸡翅面包果汁饮料 应有尽有; 课桌成了 餐桌,扮供货商的幼儿从供货基地把源源不断的食材送到厨房扮厨师的幼儿忙得不亦乐乎,搭配出各色食品扮服务生的幼儿穿梭于餐桌之间;大多数幼儿则扮作顾客,大声呼唤着服务生,点出自己喜爱的食物。幼儿非常入戏,陶醉在集体游戏的欢乐中。在游戏前, 我有意问幼儿:你们的玩具,是自己独自玩好呢?还是大家一起玩好呢?多数幼儿回答自己玩好,有的幼儿说妈妈不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 游戏后再提同样问题,幼儿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大家一起玩好! 这个游戏,让幼儿切身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也让幼儿们对幼儿园这个新家庭产生和谐融洽的归属感。
三、抓软肋促溺爱幼儿家长转变不良行为用爱与家长沟通
被溺爱的幼儿,种种不良心理、不良行为习惯的生成,总根源是背后有不会爱的家长。幼儿间免不了磕磕碰碰, 在50后、60后长辈父母看来,根本不算回事。可轮到70后、80后年轻父母面前,就成了天大的事。 有的不但家长间互相指责谩骂直至大打出手, 还闹学校、闹幼儿园, 甚至打骂教师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形成学闹现象。
2011年, 我接手的新入园幼儿的家长中,就有这么一位蛮横不讲理的人。那是一次中午放学,只是一个小男孩在出门口时推了一下他的孩子,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这位家长就住在幼儿园右侧,当时就领着孩子气势汹汹的来到班里,让我交出打他孩子的人,我说他也回家了,他说看下午我怎么收拾他! 一甩袖子走了。我一看这架势,免不了要起更大争执,赶紧给当事幼儿家长打电话,告诉他孩子下午先别来园里了,以防不必要的冲突。果然,下午一上课,闹事的家长就来了,进门就让自己的孩子指认是谁打了他,一看没有,就叫嚣,等会我到他家里,看我不劈了他! 并跳上讲台,指着全班幼儿说,你们都听着,谁再敢欺负我家孩子,看我不砸出他的脑瓜仁儿来!我劝他说,你先消消气,等放学前我打电话让当事小孩和他家长一起来, 咱们三头对面调解一下,保证让你满意。 这是无奈的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