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性综合性复习试题
▶复习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
(2)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5)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韩愈的《晚春》中描写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王维的《竹里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站在高处俯kàn,龙川村依青山傍碧水,龙川水绕村东流,村落像条船,村里有千回百转的古廊桥,有历经千年的胡氏宗祠,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有千娇百媚的水街,有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那一座座牌坊是徽州人的精神家园,那古村落和古建筑是远古徽州的繁华和富贵,牯牛降的原始自然传递出徽州大地的久远、淳朴和原生态的珍藏,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1)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水之灵秀”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站在高处 B.依山傍水 C.历经千年 D.徽州大地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俯kàn( ) 牯牛降( ) 横亘( )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其正确写法是“ ”。(2分)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龙川村的秀美风光。(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下列选项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鲁迅——中国现代
B.《安徒生童话》——安徒——生丹麦
C.《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D.《海底两万里》——凡尔纳——英国
(2)“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出自“人民艺术家” 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小说的主人公是 。(2分)
4.七年级(2)班正在开展以“我爱你,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近年来,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以下四个国家纪念日。请你根据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国家公祭日)
日期
国家纪念日
9月3日
抗战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
(2)下面是小娟同学作文中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4分)
为国家纪念日的设立点赞,而一个纪念日能否具有生命力、感召力,【A】还有赖于当代人的务实探寻,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关注。国家仪式的崇高感从哪里来?【B】形式是壳,只有温暖人心而又不失庄严,恪守史实而又目光长远地诠释与表达,就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与共鸣。
①【A】句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将“ ”和“ ”两个词语互换位置。
②【B】句有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一致推荐你去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刘爷爷来给大家上一堂国
防教育课。见到刘爷爷,你会怎么说?(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消失的铁三连(23分)
余显斌
①将军已经布下天罗地网,算准了敌人将会在鹘岭突围的。在这儿,将军准备埋下一颗钉子,让敌人撞出一头的鲜血,有来无回。他思考了一会儿,拿下叼在嘴里的烟斗,磕磕里面的烟灰,( )对参谋长一笑道:“老张,你认为派哪支部队去好啊?”
②参谋长知道,将军已经成竹在胸了。当然,作为参谋长,他也已经成竹在胸了。他没有直接说出来,放下手里的铅笔,笑着建议,他们两人都将自己选定的部队写在手心里,然后伸开手,看是不是一致。
③于是,笔墨拿来,两人各自拈了笔,在手心写下了选定的部队,然后喊声一二三,两人同时摊开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两人的手心都写着三个字:铁三连。
④在军事会议上,参谋长将这次作战目的说清,并将任务一一下发,包括铁三连的。接受了作战任务后,其他人都一一敬礼,转身走了。等到铁三连连长许山来到面前,将军特意留下他,拿下嘴里叼着的烟斗,( )地道:“你们的任务是守住鹘岭,断敌归途,这直接关系到这次作战任务能否完成,能做到吗?”
⑤许山胸脯一挺,大声回答:“铁三连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能二字。”
⑥将军再次打量一下许山,如一座铁塔一样竖在自己面前,脸上的线条刚硬、坚强。他伸出粗大的巴掌,在自己这位喜爱的下属肩上重重拍了一掌,故意激将道:“小子哎,不行可别硬撑着,说一声,我老头子马上走马换将,不会让你为难的。”
⑦许山斩钉截铁地说:“是骡子是马,将军你就看着吧。”
⑧参谋长拦住他,( )提醒,战士们三天三夜急行军,在漫天飞雪里刚刚赶来,一个个困极了,千万别在战场上埋伏时睡着了,让对手给钻空子跑了。
⑨许山回答:“请参谋长放心,我把眼皮用火柴撑着。”
⑩将军与参谋长对望一眼,他们选中三连,就是看中了他们的钢铁劲儿。望着大雪纷飞中许山渐渐远去的背影,将军摸着胡碴儿对参谋长说:“老张,这个许山和他的铁三连,将会成为对手记忆里一个永远的噩梦的。”
⑪可是,一切都出乎两人意料。
⑫敌人在将军布置的几路大军围攻下,连连受到打击,损失很大。当天晚上,气温骤降,天地一片冰雪苍茫。在冰天雪地里,敌人无路可去,果不其然,第二天天一亮就车流滚滚,人喊马嘶,向鹘岭方向突围。可是,鹘岭方向,竟然一片寂静,枪炮声并没有如期响起。将军和参谋长急了,电话里频频联系许山,却无人接听。到了下午,通信员带着一身积雪匆匆赶来报告,敌人已经逃跑了,而且跑得很轻松,几乎没放一枪一弹,全从鹘岭突围而去,顺着鹘岭那边的漫川大道跑了,一路去了上津。
⑬参谋长摸着下巴,苦苦思索着,许久猜测着说:“难道……真的都睡着了?”
⑭将军回头咆哮道:“放走敌人,天大的原因也不是原因。”
⑮马儿在雪地跑着,积雪飞溅起来,如一团团梨花。风呼呼地刀子一样刮着,满山冰碴儿在风里落下,嚓嚓地响。
⑯雪地里,一个连的士兵都静静地埋伏在那儿,一动不动,一个个身上都堆满了积雪。他跳下马跑过去,这些人仍一动不动,俯卧在那儿。其中,许山埋伏在最前面,抬着头,望着前方,好像在观察着什么,又仿佛在谛听着什么。他脸上的线条,和离开将军时一样坚硬,一样刚强。将军喊他,他不答应。将军慢慢走到他的跟前,他也不起来。将军一愣,俯下身子一摸,许山早已没有了鼻息。
⑰他冻死了,冻成了一个冰雕。铁三连一个连的战士,都静卧在雪地里,冻成了冰雕,在冰天雪地中,他们仿佛一尊尊大理石雕塑,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眼睛盯着前面,盯着敌人来攻的方向。
⑱将军将手缓缓举起,放在帽檐上,大喊一声:“我的兄弟们啊!”这个从不流泪的汉子,哗的一下,眼泪流了出来。参谋长和执法队的士兵都举手行礼,流下了眼泪。这一刻,四野寂静,天地一色。
5.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意 严肃 得意 B.故意 严肃 特意
C.随意 认真 特意 D.故意 认真 得意
5.B
6.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
将军布网,成竹在胸→ →放走敌人,将军发怒→
7.联系上下文,找出与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尾“这一刻,四野寂静,天地一色”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以《消失的铁三连》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17分)
①贾平凹最爱吃面,少年时爱吃母亲的手擀面,浇上浆水,再撒上油泼辣子。一阵稀溜溜的响声过后,面早就下了没有油水的肚子,再呼啦啦三五口,汤一滴不剩地灌进了胃缝子。到了西安,吃过岐山臊子面后,他就很少再吃其他面食了。
②岐山臊子面,面要薄劲光,汤要酸辣香,吃时一定要煎稀汪。一只碗里只有几根面,一筷头就挑完了,忙不迭送入口中。这就是“稀”,汤多面少,味道才不会被稀释。汪指油大,油浮在面上,下筷子前必得先吹一口气,浮油飘到碗边,筷子才顺势挑起面来。平凹吃了一次岐山面,舌尖和胃肠就被彻底征服。刚出道时,退稿多,没名气,兜中也羞涩,便拼命写作。如果一日写得顺畅,或者有大作发表,他一定要到街面上找一家岐山面,好好吃上它几碗,犒劳犒劳自己。1991年平凹《浮躁》获了美国的奖项,访美途经香港,主人招待他吃西餐,结果他挑了一大盘面。到洛杉矶时,导演吴天明招待他,竟然端上来的是岐山面,这让已经离开祖国多日的平凹胃口大开。岐山臊子面据说是起源于3000年前的西周,到灯红酒绿的美国都市吃,别有一番风味。
③平凹吃面,笔下自然要写面。他曾经写了一篇《话说岐山面》的美文,流传甚广。他是以文字向心中的美食致敬呢!但是忙中出错,他写做臊子时要“加水”,却与事实不符。作家不是厨师,会写面也不等于会做面,因此,这个小小的失误一点也不影响他继续吃岐山面,当然也丝毫不会影响到灶间厨师依然做出好吃的面。
④平凹爱吃面,还爱结交做面的人。他的朋友中,岐山人不少,其中有一个因为做面而发达的大老板叫胡永丰。平凹为陕西面食饭店题写的第一块匾额就是“永丰岐山面”,现在是注册商标,已经成为西安城里的金字招牌。这家店总店雄踞雁塔脚下,外地客人来来往往,如潮涌动,头一眼看到的就是平凹题写的门口牌匾。看到贾平凹的字,多半人会进来吃面。这就是名人效应。
⑤一日,平凹招待日本来的文学同道,先陪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客人看得两眼放光。参观完正值中午,一行人就近来到“永丰岐山面”酒店。胡老板热情有加,点了一桌子有虾有蟹的好菜,平凹连忙制止:“少点菜,赶紧上面。”一副急切的样子。面一上桌子,平凹也不谦让,稀里哗啦吃了5碗,还喝光了其中的一碗汤。吃完,抹一把嘴,快哉!
10.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开头写贾平凹小时候爱吃母亲做的手擀面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第⑤段,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贾平凹吃面的场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