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师: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
古今对比,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同学们。
下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新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师:结合老师刚才说的故事,同学们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指出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生: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
师:古代交通工具的动力,主要来自风力、畜力、人力。近代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开明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方面都产生了哪些变化?
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交通事业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68—70的内容。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个方面我们一起完成下表:
时期
类别
陆路运输业
水运
航空
通讯
铁路
公路
近代
前期
(19世纪中后期)
沪淞铁路;
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
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轮船招商局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 北京--天津 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电报
民国
时期
进展缓慢西北和西南地区铁路空白
发展缓慢
轮船招商局垄断全国轮船运输业
(发展缓慢)
电话
新中国
~
改革开放
兰新、宝成
京九 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青藏铁路
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
初期发展较快
20纪90年代转向旅游业
(中国船舶
从无到有)
沈阳飞机制造厂。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 。世界民航大国,民航里程152万千米
互联网
师:(教师在与同学完成上表时穿插讲解)
(1、陆路
A、铁路建设:
(1)晚清的铁路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师:淞沪铁路不久被拆除,清政府认为“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惊动山神,招来灾祸;不安全;没钱)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而然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不可缓之图。”“中国幅员辽阔,……画疆而守,则防不胜防,驰逐往来,则鞭长莫及,惟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驱,相机策应,虽万里之遥,数日而至,虽百万之众,一呼而集,无征调仓皇之虑,无转输艰阻之虞。
“本年李鸿章奏请沿海安设电线,此亦军务之急需。但电线须与铁路相辅而行,省费既多,看守亦易。
--刘铭传《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师:在清政府开明人士的积极争取下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而然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3)1909年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建造的铁路;
师:简单介绍詹天佑 ,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詹天佑成为中国近代铁路史上一个无法忽略的关键词。他一生参与、主持修建的关外、新易、京张、粤汉、汉粤川等铁路,成为我国早期铁路典范,为我国铁路路网的规划,线路的勘探、设计、施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周恩来总理评价他是“中国人的光荣”。今天,“詹天佑奖”已成为中国土木工程项目的最高奖项,在世界上亦影响深远。
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孙中山的“铁路常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也。
(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3)新中国建立后
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宝成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兰新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看书本68页 图片
教师介绍: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B 、公路和汽车制造
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
(为什么会出现在上海?回顾政治史 鸦片战争以来 上海开埠成为通商口岸,
,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但是也由上海等通商口岸形成以公路为主的辐射网,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师: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
生: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下的政权,派系纷争,一是政治腐败使得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公路交通发展迅速。
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
展示图片 中国公路交通网
历史纵横中首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