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90年代中国动画进入了低谷期,动画界的繁荣已成为过去,整个动画市场更是一片萧条,许多冠以高成本制作名头的动画大片都多以票房惨败而告终,并且大量涌入的国外优秀动画对中国的动画市场造成了较强冲击。国外优秀动画的故事内容新奇有趣,画面精美流畅,在中国动画明显不足的方面体现出了优势,形成了中国观众一边倒的局面。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成功为低迷的中国动画市场发展揭开新的篇章,它的票房成功一扫中国动画的阴霾,俨然有着成为中国现今动画领头军的趋势。从这部动画电影及相关动画电视的成功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成功及失败之处。中国动画应在不断学习、继承和创新中做出属于自己的优秀动画。
关键词:90年代中国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受众;心理需求
Abstract
Chinese animation entered the troughs in the 1990s and its prosperity has not existed any more. The whole animation market is in a recession and many animation works which were made with high cost were all ended with the failure of box office. Along with the influx of high-quality foreign animations, Chinese animation market has been influenced by a strong hit. Foreign animation has outstanding story content and interesting, fluent and beautiful pictures, which reflects the advantages in the deficiencies aspects of Chinese animations and even lead to the one-sided situation of Chinese audience. However, the success of Chinese animation Joyful Sheep and Grey Wolf is a new beginning for the downturn market of Chinese animation. Its success swept the haze of Chinese cartoons and has the trend to become the leading army of today's animations. From the success of Chinese animation film and related animated TV, we can see the successes and the failures are still exist. Chinese cartoon is still in learning,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o do excellent animations which are only belong to its own.
Key Words: Joyful Sheep and Grey Wolf; Chinese animations in 1990s;
Audience; Psychological needs
目 录
摘 要 Ⅰ
Abstract Ⅱ
一、引言 1
二、中国动画成功之处 2
(一)打破传统僵硬模式 2
(二)受众定位准确 4
三、中国动画失败之处 4
(一)动画的艺术审美性 4
(二)动画美的具体体现 5
(三)受众心理的把握 7
四、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一、引言
2008年由马克·奥马克·奥斯本和约翰·斯蒂文森导演的喜剧动作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后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成就,打败了《加菲猫2》,成为了在中国放映的动画电影新的票房冠军。几乎看过这部动画电影的观众都爱上了这个又胖又可爱的功夫熊猫,无论是那诙谐有趣、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独特的拟人化造型,还是那充满了浓郁中国传统风格的环境氛围,都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心,从而使这部动画电影由成人到小孩都给予了它非常高的评价。
《功夫熊猫》只是一个代表,无论在它之前还是之后,欧美动画都在中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忍者神龟》、《神探加杰特》、《巴巴爸爸》,都陪伴着80年代的孩子度过了美好的童年。而现在的《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纪》、《怪物公司》、《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等在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中又带动起一波又一波的欧美动画高潮。
与此同时,在广大青少年中也刮起着一阵阵的日本动漫风。无论是在儿时印象深刻的《圣斗士星矢》、《鬼神童子》、《魔神坛斗士》,还是如今的日本知名动画《火影忍者》、《死神》、《犬夜叉》、《海贼王》等,都显示出日本动画在中国青少年心中从未降低过的热度。以《火影忍者》为代表的经典动画,在百度贴吧热贴排行中占据了高位,而吧员大多都是由青少年组成的,并且伴随着每季新番动画的不断出现,都会引起这些中国青少年们的热烈追捧。
由帖子观之,这些日漫迷们对自己所喜爱的动画不仅仅停留在观看的层面上,他们大多数人经常会发帖在一起讨论剧情,分析人物内心,并被动画中的人物情节所感动,写下自己的感触,甚至为一个人物独立成篇。此外,还有更多的同人小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产生,或幽默或抒情不一而足,其中还不乏一些自己画的同人图和小四格。这一切都表现出了他们对于作品浓烈的喜爱之情。这种发自于内心的喜爱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成为了一个个动画达人,若说起哪一部作品的情节或人物,他们往往都能脱口而出,并有着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随着这一现象产生的还有近期流行起来的新型艺术COSPLAY,中文称之为角色扮演,指的是由个人或社团形式的动漫迷们自己购买或制作道具服饰等来扮演自己喜爱的动画角色。每年的国庆或动漫节上都会有COSPLAY出现,并且已然有着向舞台剧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动漫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欧美动画给中国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力。
反观国内,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动画高潮时期中,中国出现了多部优秀动画,如万籁鸣先生的《大闹天宫》,阿达的《三个和尚》,胡进庆的《鹬蚌相争》,还有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作品不仅为国人所喜爱,还在国际上屡次获得动画界大奖。但是随着90年代后的《宝莲灯》的上映便开始了中国动画的低迷之路。
现今的中国动画在国外异常火爆的动画市场中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中国制作的动画严重缺乏市场和受众,在国外动画的“夹击”下苟延残喘。投资1.3亿的3D动画《莫斯比环》在北京仅以区区8万的票房便惨淡收场。到2009年底,中国动画企业已达到五千多家,却做不出一部让中国让世界叫好的动画作品。直到由原创动力、SMG、悠扬传媒三家共同出品的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震撼上映,才打破了中国动画市场的颓局,更是为中国动画市场打入了一支强心剂。相继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和动画电影的成功推出,无论观众还是动画企业都从这部动画的成功中看到了中国动画再次发展的契机。
而随之让我们为之思考的是,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部动画的成功热潮背后,整个中国动画的得与失。
二、中国动画成功之处
从“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这句流行语来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已经深入人心,这无疑是一部作品成功的表现。和往日被人们不屑一顾的中国动画相比,《喜羊羊与灰太狼》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动画魅力与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中国传统动画僵硬模式的打破。
(一)打破传统僵硬模式
在中国90年代后的动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动画似乎走上了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永远都是那一套[1]。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人物设定方面,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片的主人公往往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善良、孝顺、乖巧,即使面对任何困难也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勇敢和坚强,带领大家解决问题,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小英雄。其中《宝莲灯》中的沉香便是其一,他在孙悟空的指点下练就一身好武艺,历尽千难万险找到开天斧救出自己的母亲。葫芦娃们更是自一出生就天生神力,智慧超群和妖怪斗智斗勇大占上风。也许,制作动画的人是抱着通过看动画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但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到不真实的人物,反而更像是一个没有任何特点的只存在在理想中的人物。孩子们往往会潜意识地将自己与对方划清界限,动画片里的人和事是和自己属于不同的两个世界。这样,走不进孩子内心的动画不用说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就连最基本的喜欢也谈不上。
其次在说教模式上,动画片永远像是一个苦口婆心的长辈,演绎一大段动画内容,目的就是为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好孩子就要讲卫生懂礼貌”“要勇敢要坚强要听话”等等空洞乏味、一成不变的枯燥说教。没有生动惊奇的创意,没有真实有趣的情节,只有长篇大论的教育,这往往被人们视为“教育暴力”的惯象。
而在2009年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却打破了这一模式,在人物设置上个性鲜明又贴近生活。每一个人物既有他的优点又有属于自己的小缺点,大家都是互相帮助,克服彼此的缺点,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困难。而不是人人都似坚不可摧的完美战士,只要有一腔热血就能打倒邪恶的敌人。《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最大的反派——灰太狼,他不是一个平面而单板、纯粹充当反面角色,作为等着被主角打倒的一方而存在的。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他作为狼,遵从了吃羊的本性,在这之上,其具有人性的一面结合在这狼性当中。为了抓羊,他经常会自己搞一些别出心裁,令孩子们好奇的小发明小创造。并且他还深爱着自己的老婆——红太狼,无论如何被老婆用平底锅打飞,都忠贞不渝地对自己老婆好,一抓到羊,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自己的老婆。甚至在面对虎威太岁的威胁时,他竟能丢弃自己的本性,和喜羊羊合作起来,一起对抗这个威胁青青草原的大敌。但在与羊族们合作的时候,灰太狼也不忘在摆脱大难后倒打一耙,这又体现出了他作为狼的奸诈狡猾。无论是灰太狼贪婪狡诈,对羊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死缠烂打,又或是对红太郎的无怨无悔的爱,都让许多人喜欢上了这个反派角色。这正是因为灰太狼是个圆形人物,在他的身上我们才看到了人性的、贴近生活的一面,展现出了一个有特色的反派,让人们对他又恨又爱。
因此“要让角色接近于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才会爱他。”[1]作为主角的喜羊羊虽然有着勇敢聪敏的一面,但同样有着性急爱捉弄人、反过来暗暗作弄灰太狼的一面。在慢羊羊村长布置了自己创造小发明的作业后,这个作为动画片正面的主人公却像每个孩子都有过的经历一样偷起懒来。他悄悄跑到灰太狼家,偷出灰太狼发明的东西,拿来向大家炫耀,最后却适得其反,反而给村子里招来了灰太狼。这时的喜羊羊才在大家失望的眼神中明白自己的错误。这才是一个贴近孩子们自己的主人公,孩子们才会把他看做是和自已一样的小朋友,也会犯些小错误被家长教育,这样的角色才会走近孩子们的身边,孩子才会随着动画片中的人物,或欢笑或伤心或焦急或愧疚,在第一方或第三方的角色转换中懂得道理,成长和进步。
这样的动画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让孩子明白事理,知晓对错,才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受众定位准确
与90年代后的传统中国动画相比,我们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中还看到了其对受众定位的准确。传统的中国动画虽然针对的是儿童,但从其情节上来看,很多内容都是一些低龄孩子所不容易理解的,其并没有把幼儿和少儿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归为儿童阶段。在《小宋当家》中人物设计偏向可爱稚嫩风的Q版,但情节却是关于黑心粮商囤积大米,给大米中掺沙,并恶意哄抬粮价最后被主人公用“大米淘金”的方法整治的故事。这样的内容明显超出了年幼孩童的理解,更不会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或知晓道理。
而《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却明确了其所针对的受众群是在3-6岁的幼儿[2]。他们准确地抓住了这个年龄孩子们的兴趣点,无论从造型、情节、基本构架都是从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理解力和兴趣点进行制作的。它没有太多繁琐的人物关系或复杂的情节线索,羊和狼——简单明了的一对生死宿敌,注定永远互相斗争,给予了孩子们一个最简单的情节主线,让孩子们一目了然。灰太狼要吃羊,羊族要和狼斗智斗勇,是好人和坏人的斗争,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
此外,制作方还巧妙地在动画中加入一些设定,吸引了一批隐藏中的受众。灰太狼对妻子无悔的爱,为了妻子能吃上一羊而努力奋斗,这无疑是抓住了当下恋爱中青年男女的情感点,如此,我们就更不用怀疑会出现《要嫁就嫁灰太狼》《我爱平底锅》这样的青年流行歌了。
三、中国动画失败之处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是因为它打破了90年代中国动画的僵化模式,但在它的身上仍存在难以去除的痼疾。
(一)动画的艺术审美性
动画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本身便是一门艺术,必不可缺的便是艺术性[3]。在人们为动画情节而感动时,也要为它所展现出来的画面美、节奏美、音乐美所深深感动。一部动画并不仅仅停留于讲述一段故事,它在展现这段故事时是要用各种艺术的手法去更好地烘托、更好地表现、更好地诠释这段故事,不仅要让人们看懂,更要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吸引,从故事的层面上体会出一种艺术的审美性,让人们的感官和心灵都得到一种艺术审美的洗礼。
我国80年代短片动画《雪孩子》在表现小雪人独自在冻结的河面上溜冰时,除了小雪人那憨态可掬的外形,更在他单纯的溜冰中营造出了一种美的氛围。在那银装素裹的森林间,小雪人在晶莹的河面上自由舞蹈,滑过山间,滑过树林,在一片雪白的世界中尽情穿梭,沐浴在一片片飘落的雪花当中,并伴随着那柔和欢快的甜美歌声:“雪花,雪花,洁白的雪花, 飘呀飘,飘呀飘,给大地披上银纱。雪花,雪花,可爱的雪花,转呀转,转呀转,伴随我一起玩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小雪人此时快乐自由的心情,更在这优美的舞蹈中体会到了在冬天获得新生的小雪人对生命、对自由、对伙伴小白兔的一种浓浓的热爱之情。这并不仅仅只是一段情节而是在那优美的画面,柔美的歌声中带给人发自心灵的欢乐,体会到那独属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美。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却缺乏这种艺术审美性,动画中各种动物的造型虽然可爱而独特,但却是颜色平涂与硬线条结合的产物。它缺乏一种内在的艺术文化美,也因此使人物缺少了魅力。作为标志性的卡通形象,它更没有一种艺术归属,将它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显突兀。而当我们将《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展现出来时,即使从没看过作品也能立刻感受到它那鲜明独特的艺术造型美,更不用说其中所彰显出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样,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节中,背景画面也都过于纯粹,电脑平涂的颜色缺少了颜色变换和柔和美,僵硬的线条使人物环境都缺乏灵动的生气,使作品沦为一部单纯的动画喜剧。这都是9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的通病。
在日本动画《熊猫家族》中,我们能够从憨态可爱的熊猫娃娃和爸爸,开朗活泼的小女孩,手绘般清新质朴的色彩,一片片碧草蓝天中感受到扑鼻而来的温馨怀旧的田园气息,这气息不仅成为了这部作品的情感和灵魂基调,更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使整部作品都交融在了这种美得氛围当中。
因此,我们的动画应像动画界的先辈们用智慧凝结出的作品般具有一种艺术审美性,这种审美不是欧美,也不是日本,而是我们自己,是属于中国的独特的民族艺术美,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超出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二)动画美的具体体现
我们知道,一部动画若要给观众创造出审美享受,就必须从作品的多方面下手,以确保观众都能感受到对美的满足。从《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中,我们能够看到90年代后动画都存在的对于这方面的疏漏。
首先表现在造型设计上,《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造型色彩过于单调和艳丽,没有在色彩的搭配、运用方面展现出美感,所表现出来的羊或是狼的色彩感仅仅保持了最基本的颜色要求,并且色彩间的搭配也欠缺协调感,效果过于鲜亮。再加上用同样方法处理的背景,大多使用了平涂直现,在遇到与人物色彩相近的景物时使画面的层次感骤降。在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上,人物仍用平涂,而背景却使用了立体效果更高的、上色更加精细复杂的模式,这样的组合使人物与画面背景产生分离,丧失了协调。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动画中也多有发现,《虹猫蓝兔七侠传》就是其一。
除色彩外另一方面就是线条,《喜羊羊与灰天狼》中无论景物或是人物的线条都过于生硬,没有根据表现需要产生轻重浓淡的变化,使人物和环境过于刻板和僵死,缺乏必要的灵动。
反观美国出品的动画片《海绵宝宝》,其色彩同样是简单的平涂,但在其色彩的选取和搭配上却十分相称,没有给人以太过鲜亮或单调的感觉,让人觉得自然柔和,背景虽大多为海洋却富于变化,当把人物置身其中时能让观众感受到处在海洋中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从线条上看,《海绵宝宝》中的线条勾勒并不是单一的描边,它会随着色彩规律或画面效果而随时变动。铁质的门或墙的线条略有抖动的波浪感,木地板的线条也并非笔直的严谨排列而是以线条的偶尔起伏传神地表现出木地板的质感。
此外,《海绵宝宝》中人物的表情也丰富多变,而且并不与其他动画雷同,有着独属自己一脉的风格,如眼睛的下眼皮的皱起表达不满和怀疑,还有鼓出的成碗状的眼睛,海绵宝宝随意拉伸的脸等等,这些不仅增添了动画的新奇趣味性,更构成了属于动画自己的独特魅力与个性。《喜羊羊与灰太狼》虽然也有丰富的表情变换,但这些大多具有日本动画中的风格,无论是表达汗颜或惊讶都明显受到了日漫的影响,缺乏自己的个性和创新。
其次,则是画面表现方面,《喜羊羊与灰太狼》人物动作方面太过僵硬,这一点在现今大多数中国动画中都可以找到。人物动作迟缓僵化,缺乏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