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互联网十教育” 不是“教育十互联网”
说起什么是“互联网十”,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讲了一个故
事。
一次, 他去美国圣安东尼奥市出差, 准备顺便去看一场美职篮马
刺队的比赛。但他却为如何买票、如何订酒店、如何进场犯秋,不已。
他的朋友皖摆手,掏出手机,“用它就搞定了”。通过手机预订房间,
买票、选座,直到散场,他也没掏出过钱包。
“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互联网、信息化更像一种工具; 而
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们来说, 互联网如同他们的内脏器官, 无线
网就是他们每日呼吸吐纳的空气。”在杨志坚看来,这是数字“原住
民”和数字“移民”之间的差距。
在线与否,生死存亡。
1997 年,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在中国出版,扩起了
股现代科技启蒙的浪潮。当时的中国,互联网网民只有 60 万人。然
而,不到 20 年后的今天,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 6. 49 亿人。
如今, 一位爱尔兰记者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手机正在成为中国
人的口袋图书馆。他说:“在北京的地铁上,坐在你对面的人可能看
上去正在安静地盯着他们的手机, 实际上他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读那些
专门显示在他们手机上的令人惊心动讽的小说。”
“互联网十”让终身学习成了瞬息之间即可完成的事情,国家开
放大学的“五分钟课程”让用户可以在一个等公交车的时间完成学习,
聚沙成塔的征学习时代已打开了一条门缝。
如今,“互联网十教育”成了教育领域最热的词。但是杨宗凯却
认为,目前中国的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