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5

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

358阅读 | 12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5
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第1页
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第2页
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第3页
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Word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那一片静 上传于:2024-04-12
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 2016-04-21 ”储朝晖 j20XX 年中国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数约 2400-2500 家,拥有数十万门在线教育课程, 用户达到了近亿人次。这些在线教育企业同蘑甘那样速生,也如同烟云那样很快消散, 其原因当然有多种, 但其共性的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教育, 采取了外科手术式的“互 联网+教育”方式,互联网并没有真正加到教育深姑一一 3月底,一则在线教师时薪 1. 8 万元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人们在感到互联网的巨 大力量的同时,每一个教育当事人都意识到,如何与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 的现实问题,已有的学校、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如何应对互联网也成为决定其自身未来 状态的转换关键: 选择得当就会给自身开辟宽广道路, 选择不当就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 窗。 在“互联网+”的涌动中,教育已成为其中的一个加数,于是有了“互联网+教育” 一词的流行。与此同时,有人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认为相对于教育的特质和互联网的 特征,“教育+互联网”的提法更能准确地反映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更有利于在线教 育实践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深刻、理性、健全地促进教育与互联网结合,更有 利于教育当事人或社会成员利用教育和互联网服务来更好成长发展。1“互联网+教育” 靠谱吗? “互联网+”的兴起,最初集中在经济学领域,从“互联网+企业”“互联网+ 产业”到“互联网+智慧”,实现各行各业所有内容数字化并融会贯通,这一期间它的 使用是相对得体的。 后来“互联网+”的说法几乎被不加区分地运用于任何对象,成为万能的词语添加 剂,应该说就有问题了。仅教育领域内,除了“互联网+教育”,还有人开始使用“互 联网+早期教育” “互联网+职业教育”等等,以及“互联网+课程”“互联网+学校管理” “互联网+教育评价”“互联网+教学”……这些过于随意的表达显然不够严谨,也很难 有确定性和确切的内涵,需要依据语言实践的真实需要和汉语的规则加以规范。20XX 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使用“互联网+”,一次使用“+互联网”,说明根据实际选择使用 哪种组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就以教育而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经历过多次重大的环境、工具的变革,每一次新 工具的发明对人类发展都是影响巨大且关键性的,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而教 育作为一个行业或专业,它的连续性始终保持着,而且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外在 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如同给一株千年古树施肥, 依据树的性能、需求和机理去施肥, 就能让它枯木类春,这就是“教育+互联网”理路;以相反的方式,“互联网+教育”, 以一张网的方式把这株古树单住,或用扒土的方式把它掩埋,就可能把它头死,或是黑 住或掩埋了很长时间,两者之间也未发生实质性关系。互联网这一新工具的影响只是比 历次更为迅速普及,作为一种工具来说与前几次没有本质的差异。 教育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和主体的,不同于经济和其他以物为对象的领域,在工业、 商业等其他领域或可以用“互联网+”,运用到教育领域时应慎重对待。 “互联网+教 育” “教育+互联网”等值吗? 有人或许认为依据加法的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 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进而得出结论: “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是等值的。但 是,由于这里相加的不是两个数,而是两个有社会实际存在的实体体系,位次排列不同 导致的效果差距其实很大。 选择“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既基于互 联网的特征,也与个人的主观选择相关,其根本性的差别在于主动加还是被动加: 选择 “互联网+教育”就是把互联网当作操作系统,当成社会以及教育建构的要素和系统力 量,依照这种全新基础,依据互联网法则重新统合社会以及教育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这 种选择实质上不仅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难以体现教育的精伺。经过人类社会数千 年的发展,教育是包含哲学理念、组织实体、方法体系、内容范畴等多居多面多主体的 存在,以“互联网+教育”的思路寻求两者的结合,加什么、怎么加依然是一片模糊。 选择“教育+互联网”,就意味着把互联网当作传播工具,下伸现有的教育影响力 和价值,原有的社会与教育也需要随着互联网发生巨大的变革,但教育的基本混辑没有 根本性改变,由教育当事人自主选择要幕课还是被束课,是否选择翻转课堂以及谁在翻 转、如何翻转,站定教育立场,明了需要什么,以人的天性为依据而非用互联网去改造 人的天性,以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为标准进行选择和结合,方能实现 人的健全发展。 如果选择“互联网+教育”,还存在作为操作系统的互联网由谁建造、由谁掌控的 问题,最终走向单一标准的最优存在,次优被淘汰,从而导致杰失多样性。“互联网+ 教育”与“教育+互联网”训优敦劣,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分析: 首先, 从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看无疑教育应该是核心, 互联网只是技术和辅助工具; 教育或者说人的成长发展是目的,用于教育的互联网是手段! 教育是需求的源头,互联 网是更为迅速便捷保障供给的技术条件。若把互联网作为核心, 教育只是附诊产品闲做, 不只曲解了教育,也难以有效满足教育当事人对教育的需求。 其次,从与人的关系看没有互联网之前,人类就有数干年的教育活动,教育与人已 经形成了关系牢因的伴生关系; 互联网一产生便与人产生了亲密关系,这种关系相对于 教育与人的关系而言,是后生的,用“互联网+教育”就意味着要在后生的、尚不稳固 定型的关系上加上先前已经稳固定型的关系,这必然产生关联的虐点和言点,出现众多 的不顺, “教育+互联网”则是在一种稳固关系基础上建立新的未稳固的关系上,素乱 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需要承认,互联网本身确实会更新人与教育的关系,互联网成为人与教育之问的新 媒介,使原来必须要师生在特定时空进行的教学转变为可以较少受到时空限制,有了互 联网的教育更加关注互动,互动性的教学体验使教学过程智能化、舒适化。互动的主体 依然是人,网络仅是媒介,从逻辑上说是人为了教育的目的而利用互联网,其相加的次 序也应该表述为“教育+互联网”。 从方式上看“教育+互联网”是一种从根上施肥的方式改变教育,而“互联网+教 育” 则类似于一种从叶上施肥的方式改变教育。后者能改变的是教育的表面,前者则能 深明、系统、渐进地改变教育,从两种效果来选择,结果不言而哈。 在实践中,目前多数人一直以“互联网+教育”而非“教育+互联网”的方式对待 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由此导致的是一些对教育知之甚少的人把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当 作单纯的商机,以功利的心态强行侵入教育,或制造“解题神器”之类的工具,或干脆 把传统的答案直接报到网上,客观上对教育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另一些从事教育的人士 则以作壁上观的态度对待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 或者以违背互联网精神的方式在使用着 互联网技术,将过去的“满堂灌”直接变成“满网管”,不顾学生使用互联网往往只是 下载考题、复制论文和核对标准答案。 教育不能忽视新工具的发明与运用,同时又 不能为工具所过引而忘了教育自身,如果互联网使用者的教育思想理念没有改变,即便 加上了互联网,也未必是教育的良性改变 教育从业者只有从精神上领会了互联网的靖 盘并依据教育的特性和需求使用互联网,只有当教育的理念更优化,以“教育+互联网” 的方式与互联网结合,才能有效避免互联网这个新瓶装落后的教育日酒。3“教育+互联 网"更有利于人的发展和教育完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起 步、应用、柄合、创新四个阶段。近些年来互联网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已进入信息技 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阶段,这个阶段重点要推动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创新。 使用哪种组合,语义的差别是一旦,但不能仅限于语义的讨论,还要看在实际生活 中怎样才有利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完善。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当你面对教育和互联网的 时候, 怎样选择利用这两者的组合, 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当然是先选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再确定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得这样的教育,沿着“教育+互联网”的方式使用,更有利于 人的成长。 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下,出现了大量良其不齐的互联网教育实体, 20XX 年中国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数约为 2400 至 2500 家,专门从事在线教育的人员达到 8至 10 万人,拥有数十万门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达到了近亿人次。这些在线教育企业如 同蘑菇那样速生,也如同烟云那样很快消散,其原因当然有多种,但其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