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四个全面”推动改革攻坚的稿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仅在实践中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而且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把握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治理体系;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和巩固发展生产力的领导力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传承历史,又创造历史,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灿烂光芒,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擘画了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蓝图,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攻目标,是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正是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勾绘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图景的战略主线,吹响了全党全国步调一致向前进的新号角。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顶层设计,又非常“接地气”,其中的一些战略举措吸收提炼了全国各地的探索实践和鲜活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八八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思想内涵上与“四个全面”的一些战略举措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们在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认识更加到位、行动更加自觉、成效更加明显。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顶层设计,也是战略引领。我们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努力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
第一,咬定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目标不动摇。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是我省到2020年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经过两年多来的实干苦干,在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低小散企业的情况下,我省经济依然实现了年均7.5%左右的增长,浙江正走上“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健康轨道。今年,我们要完成“一三五”的“三”,确保“十二五”发展圆满收官。期间,还要抓紧编制“十三五”规划,争取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实现尽可能快、又比较平稳的增长,确保到2020年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实现“四个翻一番”的目标。
第二,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台阶以后,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按照旧有的路径走下去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为此,我们认真谋划、努力寻找纲举目张的突破口和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从浙商回归开始,我们致力于一个又一个招式的推动,致力于一个又一个环节的突破,逐步形成了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组合拳”。这套“组合拳”包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四换三名”、“四边三化”、渔场“一打三整治”、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等招式,招招都打在了转型升级的要害上。这套“组合拳”不是孤立的、而是联动的,不是分割的、而是一体的,各个招式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每个招式既致力于发展又蕴含着改革,既讲战略又讲战术,既有倒逼而“破”又有顺势而“立”。在新的实践中,这套“组合拳”要更精准地打、更全面地打、更有力地打,要一套套打、一组组打、一遍遍打。各级各部门要协同作战,把握节奏,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积小胜为大胜,打出转型升级的新天地。
第三,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省委不失时机地召开全会,对创新驱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近年来,“机器换人”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世界互联网大会吹响了信息经济发展的集结号,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发展。发展不息,创新不止。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真正把创新驱动作为一个核心战略来抓,使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上,进而形成支撑区域经济提质升位的核心驱动力。
第四,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县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浙江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追求怎么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打转型升级“组合拳”、打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建设“两美”浙江,最高境界都是要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轨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第五,以更大的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我们要把缩小差距作为鞭策发展的动力,在差距中找到发展的机遇。杭甬等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增强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雄心壮志,并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和大都市区带动战略,进一步发挥辐射示范、以城带乡作用。原26个欠发达县,要有等不得、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有奋发图强、奋起直追的雄心壮志,加快走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之路。
第六,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些年来,我们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抓百姓增收、抓交通治堵、抓社会保障、抓住房改造、抓教育改革、抓医疗下沉、抓文化礼堂、抓便民服务,认真解决群众感受深刻的切身问题,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点赞。但也要看到,有些民生数据是平均数,漂亮的平均数掩盖着一些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的现实。民有所忧、我有所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必须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收入更高、住得更宽敞、出行更便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七,坚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我们始终坚持“大平安”理念,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坚持考核引领,不断释放和谐稳定的正能量,衡量社会和谐稳定状况的主要指标逐年转好,我省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脑中有弦、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设立更高的标准,实行更严的考核,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以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引领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努力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就要奔着问题去,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实施正确、准确、有序、协调的改革。哪里有不符合发展要求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只要问题没有解决,效果没有达到,改革就必须继续深入下去。衡量我省各项改革举措对路不对路、落实没落实,都要以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的标准和尺度。
第二,围绕全局指向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改革,牵扯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彼此勾连、互相牵扯。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非常明确,关键在于找准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项目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上集中发力、破题开局。去年李克强总理来浙江考察时确定的六项改革任务,就是突破口、就是“牛鼻子”。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民营绿色石化基地、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增设民营银行,都是我省在新常态下率先改革、抢先发展的难得机遇。各地各部门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和困难,精准把脉、精确制导,走好改革的“最先一公里”。
第三,强化市场取向抓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我省建设“四张清单一张网”,就是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切入口。我们必须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做到该下放的下放,该授权的授权,能合并的合并,能取消的取消,用“四张清单一张网”这根杠杆撬动政府自身改革。
第四,尊重群众意向抓改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得到实惠,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我们注重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来设计改革项目,编制改革方案。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要注意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切实保障考生的权益。卫生体制改革方面,要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人才送到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同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以保障。城乡体制改革方面,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农民和市民“两种人”的问题,其重要标志在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这项改革今年必须破题,有关方面要抓紧总结试点经验,本着保护农民权益的原则,完善方案设计,适时在全省全面推开。
第五,纠正利益偏向抓改革。改革实际上就是利益的再分配,格局的再调整。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更多的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可以说,利益关系如何调整,是当前深化改革的最大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革自己命、放自己血、割自己肉的勇气,向既得利益下手,对私心杂念动刀,解决好利益固化的问题。特别是要打通改革的经脉,解决好改革进程中的“中梗阻”问题,决不让改革举措“堵”在路上、改革红利“截”在途中。我们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那些仍然居关设卡、阻碍改革,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不换思想就换人”,确保改革政令畅通无阻、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水平,努力在法治建设上继续走在前列
第一,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法、法律知识讲座、领导干部下访律师随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的理念。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升。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从领导干部踏入队伍的那一天起,就教育他们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让他们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特别是明白法律规定领导干部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干了那些不能干的事有什么样的后果。
第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既是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重点,也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和确保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的根本途径。我们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纲要,率先推出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标准和评价指标,有力地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我们要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的理念,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执法的严肃性,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作用, 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
第三,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我们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阳光司法”工程,强化法律监督,建立防止错案制度机制,健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深入开展“法律六进”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要把公正司法作为生命线,推动政法部门和政法干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依据统一的活动规范、行为准则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护佑、正义的阳光。
第四,发挥好人大、政协在法治建设中的“一线”作为。我省人大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党委决策的重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展立法,出台了《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政协紧扣“五水共治”等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民意民智参考。人大、政协要以“一线”的姿态加强监督,强化监督责任、把握监督方向、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促进各级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包括参照党委巡视组的做法开展巡查,对各级抓落实的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促进宪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