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系研究
一、完善区县社保经办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结构
变化、信息化发展而进入新阶段。 社会保险工作随之呈现出:
粗放式扩面空间变窗、跨地区流动性增强, 群众诉求多样化,
对社保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需求增强,新媒体发
展,各种问题焦点扩散快,诱发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基层经
办机构人少事多、“小马拉大车”了矛盾愈加突出等新特点。
要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
保障制度”宏伟目标,关键是要以改革的思维加强项层设计
和长远谋划,加快破除当前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中存在的
各种整端,使之适应新常态。为此建议:
(一) 加快整合经办资源,理顺管理体制
一是统一组织机构。将仍按险种分别设置的区县社保
经办机构整合归并为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区县社保经办
机构名称、机构规格、机构职能职责、内设机构、领导职数、
人员配备等, 由市编制部门会同市人力社保等部门, 按照“增
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总要求,以适应五
大功能区协调发展、适应五险城乡统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为原则统一设定。二是变条块管理为垂直管理。在保
持现有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 四级经办体系
框架不变前提下,将各乡镇、街道社保所以及村、社区社保
平台的业务、经费和人员的管辖权上划到区县社会保险经办
机构。一方面有利于各区县经办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配
置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社保服务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确
保基层社保经办队伍的充实和稳定,有利于服务向下延伸以
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 统一业务流程规范,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搞好与市
级业务经办流程的“蜂窝煤”对接,加强对基层服务网点的
指导、培训,形成业务办理规则全市上下一致,减少因经办
规则不统一、办理结果不一致造成的新矛盾。二是加快社会
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推广。 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我
市市情相适应,涵盖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待遇发放、
关系衔接转移、基金结算、生核内控、权益告知等所有业务
环节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体系,并在全市社
保经办系统推广,促进社保经办依法、依规。三是建立完善
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提高基层服务
网点社保经办人员待遇水平,增强系统对人才的吸引力,使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有才可用、才尽其能。四是建立财力补偿
机制。按照“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和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要求,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机构提
供的管理和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应按统一标准提供;按照国家
相关行业标准要求,统筹区内社保经办机构的设施、设备也
应按统一标准配置。由于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财
力有强有弱,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在大型基础性设施设
备建设的投入上存在不足。需结合各地情况,建立财力补偿
机制,确保整个体系建设同步、成效一致。五是健全经办管
理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经办管理服务绩效考核评价办
法,建立起刚性指标与柔性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
合的指标体系;把经办机构系统内考核与服务对象对经办管
理服务水平认可度的评价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专
项评价相结合。
(三) 加强经办基础建设,提升管办能力
一是按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整合各级资源,加大基层
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点设施、设备投入和建设,满足服务向下
延伸条件,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
公里问题。二是加强经办队伍建设,结合各区县实际情况,
适当增加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缓解经办压力和了矛盾; 同时,
加强信息、精算、医药审核、稽核等专业骨干人才队伍培养
和建设,为管理精确化、服务精细化提供支撑。三是建立健
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经办队伍素质,推动全市经
办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四) 用信息化创新管办模式,提高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