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桃渚省级风景名胜区武坑玉界区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桃渚风景名胜区地处浙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是浙江省第三批批准的3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以抗倭古城与奇特熔岩为特色,融山海风光为一体,风景资源丰富而且独特。区内景点多达200多处,开发潜力巨大,并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宜于开展观光旅游、科普教学、休闲度假的综合型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按照一九九九年编制的《桃渚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为抗倭古城、武坑玉界、碧云芙蓉、珊瑚珍岩、龙湾海滨、童燎碧波六个景区。
此次编制详细规划的武坑玉界景区是桃渚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它北靠桃渚古城,西连芙蓉景区,南接童燎景区。区内景点相对集中,景色秀美,沟深谷幽,峰奇岩特。临海市委、市政府把该区作为开发桃渚风景区的重点。已经修建了从屯寺至武坑、桃渚至石柱下的两条入口道路;拟建游客中心,并修筑了从仙人担、七姐妹峰至石柱峰的山间游步道。尽管如此,因为建设与起步较晚,建设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大,游客量少,客源地域较窄,加之管理呈无序状态,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不利。为了合理保护利用这笔宝贵的财富,使之得到可持续的开发,特编制武坑玉界景区的详细规划,以指导景区的建设,从而达到使区内外有关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目的。
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院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接受临海市人民政府、临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的委托,承担编制临海市桃渚省级风景名胜区武坑玉界景区详细规划的任务。
为满足近期建设的需要,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桃渚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由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与临海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合编)编制完成后,随即编制武坑玉界景区详细规划。根据建设项目的计划,在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实并进一步深化、完善、补充总体规划,提供各个主要景点的设计方案。
在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大量的资料阅读和对相关单位及领导的咨询,克服了原始资料不全的困难。多次现场踏勘,并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且将之贯彻到设计中,终于完成了方案。在此,谨向关心指导此项规划的各有关单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
桃渚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东濒东海,南接雁荡,北连溪口、天台,西临仙居,是浙东浙南旅游线的交汇点。武坑玉界景区位于风景区内连盘乡北部,工业东接东洋,上盘两镇,南邻市场乡,西连杜桥镇,界于东经121O30′~121 O40′,北纬28O45′~28 O53′之间,该区距离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市区50多公里,距台州市区仅20余公里,本次规划范围约5km2。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本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峰石柱峰海拔142米,地区高差范围为2~142米不等。区内以果林及松林为主,地被为蕨类。北部地表水汇入桃渚港,南部汇入海。景区以侵蚀堆积地貌最为发育。层状火山岩和由断裂构造与垂直节理发育形成的峭壁峰丛,是景区自然景观的主要景素,构成了独特的溶岩、谷地、峰林、石林等景观。
2、气候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夏长春秋短。不利气候因素有台风、梅雨。全年平均气温为16-17C0之间,最冷月份为一月,平均气温为5.8 C0,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为27.8 C0,全年无霜期为257天,无冻期达265天以上。每年12月下旬初雪,3月中旬终雪,无雪期达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0-2200小时之间。年降水量为1600-1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夏天主导风向为多偏南风,冬天多偏北风。梅雨期多为5-6月,台风雨期为8-9月,每年丰水期暴雨集中,可造成大面积的内涝积水。区内常年水位为2.1米,百年一遇的潮水位为3.45 米。
(三)社会经济
景区所在地域的大部分地区属临海市连盘乡辖区,另一部分属桃渚镇,其范围皆属临海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传统果林为柑桔、杨梅。有部分渔业,基本无工业,粮、渔等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风景区已成立管理委员会,驻武坑玉界景区北入口处。景区东南两端分布有石柱下、屯峙和武坑等几个行政村。
二、规划依据
本次编制桃渚风景名胜区武坑玉界景区详细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4、《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7、《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8、《临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9、《临海县志》;
10、《桃渚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1、编制《桃渚风景名胜区武杭班界景区详细规划》协议合同书;
1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3、省市有关领导专家的要求及意见;
14、1:10000、1:2000武坑玉界景区地形图。
三、开发条件及开发战略与措施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浙江省以发展旅游业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的开发战略指导下,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投资者。临海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决定开发桃渚风景名胜区,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发展以旅游的接待服务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来带动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把握旅游区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宏观分析武坑玉界景区的开发条件及开发的战略措施。
(一)开发条件分析
风景旅游资源分析: (1)优美的自然环境
山景:
突兀的手掌峰、石柱峰、七姐妹等海拔不高,但相对高度大,尤显挺拔,迭峰连云,劈地摩天,变化无穷。它们经过天长日久的风化,逐渐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似人物走兽飞禽,栩栩如生,加之神话传说的着意渲染,更增加了景区的游览情趣。玉屏峰、龙斩腰等岩群的火山熔岩地貌及种类丰富的化石,在地质学、考古学方面有很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是一部珍贵的科考、科教和考古的自然教科书。
水景:
桃渚之名源于桃江十三渚。在石柱峰脚下,桃渚古城东面,由天然的河溪围成十三个小岛,人们称之为桃江十三渚,景区内景观独特,河水清澈见底,河溪相接,水中有岛,岛中有水,波光秀色,绿野沙洲,相映成趣,是开展水上游乐和观光的重要资源。
植物:
景区内以大面积的灌木丛林、次生草被、经济林植被为主,覆盖率在到85%以上。植被疏密有致,区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美味佳肴
桃渚东临东海,近海鱼场有品种繁多、营养丰富的海生支物,更有适宜河海交汇处生长的特殊品类;景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柑桔、杨梅,可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海鲜及美果佳茗。
田园风光:
规划区内及周边地区,分布有大片的农田耕地,果林星罗棋布,映落其中,一派浓郁的田园风光景色,适宜开展以田园风光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
便利的交通条件:
景区距台州市中心区20多公里,临海市区50余公里,规划有一级公路通过,交通便捷,故称之台州市的后花园。
人文景观
受中日韩佛教文化交流的影响,临海民间历来就有崇尚佛教的传统,仅武坑玉界景区内就散布着多家佛家寺庙和道教洞天。这一方面映射出中华佛道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反映出景区自然风光的秀丽。有信仰崇拜宗教活动的景区的客源往是稳定且递增的。
景区之西相毗邻的桃渚古城,始建成于明朝,是明代浙东南用于抗倭的四十一个卫所中,保存罕见完好的一个,属省级文保单位,并正在报批国家级文保单位。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战绩辉煌,并留下了烽火台、点将台、校场等古迹,而与戚继光等抗倭人物相关的真实故事和传说也丰富了本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开发优势、发展前景与制约因素
通过对武坑玉界景区的区域关系分析,考虑景区开发建设的前景,总结景区开发条件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开发优势及发展前景
强大的区域旅游整体规模
浙江省是全国旅游资源大省之一,风景名胜区数量居全国首位,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九十年代以来,旅游业由重点城市向一般地区发展。本区北连溪口、天台,东濒东海,西接仙居,南临雁荡,区内旅游资源分布各有特色,将形成强大的旅游规模优势。
丰富的旅游资源
景区内环境优美,峰峦叠翠。石柱峰嵯峨嶙峋,气势雄伟,与低岗相连又酷似骆驼静卧;峰下十三渚,逶迤弯曲,水抱桃渚,状如九龙戏珠;秀美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武坑峰林属亿年前火山熔岩形成,宛如琼台玉阁、人间仙境。山不高而峰奇,路不陡而崖峻,小巧中显奇秀,平缓间见雄壮,且桃渚古城在浙江有一定知名度,对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
优越的地理位置
风景区距离有机场的台州市区仅二十公里,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擦边而过,景区内规划有一级公路通过。近期开发可依托桃渚镇,目前桃渚镇电力、电信、文化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用于加速景区的开发建设所需的管理服务、动力来源都能得到保证。
●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重视,当地民众也认同、支持、热情很高。
(2)建设发展的不利制约因素
旅游业起步晚,不发达,旅游设施几乎为空白,游客少,特色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对外宣传不够,国内外游人对此景区了解程度不高,客源面窄,主要来自台州、临海、三门等地。
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旅游管理基础薄,建设的基础工作不充分。
人才资源缺乏。
(二)开发战略与举措
1、解放思想,突破原有观念,转变经济职能,以旅游开发为主体,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风景旅游度假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发展经济。
2、借鉴他人的开发经验,健全景区的开发管理制度。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分片有序开发,广开投资渠道,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有效开发模式,协调好内、外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高速完善的开发建设。
3、加强宏观调控和建设管理,改变经济结构。景区内以道路沿线为重点,依托桃渚古城,建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旅、工、农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4、打破区域性分割,加强行业领导;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市场化的产品体系、产业化的管理体系;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五个一起上;从市场的角度抓好旅游产品开发;从依法治旅的角度进行行业管理;坚持高起点,创精品、重效益;坚持山水观光与现代旅游一起上,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两手抓,以精品意识求长远效益。
四、总体规划
(一)规划期限
根据桃渚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临海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确定规划期限为
近 期 2000年-2005年 开发建设初创期
中远期 2005年-2015年 开发建设配套发展期
远 景 2015年-2025年 开发建设完善期
(二)武坑玉界景区的形象策划和规划设计理念
武坑景区,人称“小雁荡”。与雁荡山相比,有奇峰怪石幽洞,唯缺飞瀑。然其周边有桃江十三渚回环广阔的滩泽之美,兼有明代抗倭古城的文物风采。因此,在开发上要扬其长,补其短,突出特色,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以“城-水-山”一体化开发为原则,形成桃渚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应是规划的立足点。如此既能特色鲜明,又能满足各旅游要素的要求,同时又能占据旅游和景区进一步开发的战略制高点。
古城
由《桃渚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之“规划布局及旅游体系规划”可以看出二日游、三日游的出发点均在桃渚古城,这就自然确立了桃渚古城在景区开发中的战略位置。同时也提到“开辟古城特色旅游接待基地和仿古商业街”。在开发初期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在关键部位投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把古城作为整个景区的服务中心开发,有一石三鸟之效。
(1)保护古城,并改善古城的旅游环境,同时改善城内居民的生活条件。
(2)形成有特色的旅游接待中心,尤其吸引上海等大城市的游客和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有利于旅游宣传和改善游客结构。
(3)以少量投入形成整个桃渚风景区的核心区,从而迅速带动武坑、芙蓉、珊瑚岩、龙湾景区的旅游。
桃江十三渚
十三渚是不可多得的水景资源,这在总体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
其水色青蓝,有石柱峰等不寻常的山形为背景;近景、中景上植被丰富,远景上又有青冥之山色;水面平阔,衬映天象,变幻奇妙;湖岸平缓(虽然由于耕地缘故,出现裸岸,但能容易地以植物覆盖);湖面有渔舟点缀,小岛;迴还,层次丰富。
如此胜景,在全国十分罕见,具有新奇之美,比千岛湖多一份自然天趣,如能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开发旅游,则可成为独具特色的滩泽景观。
武坑
在考虑与古城、十三渚旅游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对武坑景区进行开发,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入口:
(1)应考虑水路(由古城出发,经十三渚抵石柱峰下),设码头。
(2)石柱峰下,设入口广场和服务设施。应充分考虑借景将军岩,对景十三渚和石柱峰。并以水井为眼,布置小品。
(3)建立地质科普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游步道:
(1)上山道沿溪而行,左迂右绕,依山就势,从而使十三渚、玉柱峰、将军岩可以多角度对景,丰富视觉效果。
(2)尽量利用砍柴山路,不宜走山脊,以免直露,加强幽秘深邃,与豁然开朗的对比。
(3)利用山上泉眼,设置节点,成为游人休憩处。
(4)漏月洞处,道路以不规则为美,宜窄,一人通过即可。
(5)石柱峰上的游道,以有惊无险的原则,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和下上的视线关系,切忌零乱。
建筑:
(1)追求轻灵的效果,可采用古民居风格依山就势而建,不必规则。
(2)建筑材料,路面铺石与古城相同,尚质朴。
(3)明霞洞服务建筑以浙南民居风格利用洞穴建造,以保护洞形完整为原则,不必规则,洞内筑香案、烛台,塑佛像。
(4)拆象鼻岩下的平台。不要构筑平台,观景或休息点设条石凳即可,利用自然岩石更好。如必须筑台,则应修兼作石凳的栏杆,并以植物遮阴。
(5)景区东侧建小规模的桃源山庄,其他少量景观建筑宜在地势低处的视线之处,否则由于近大远小,过大的体量将影响石峰的景观。建筑屋顶墙面的材质要严格控制,以求与环境协调。
游线组织:
(1)石柱峰景区环线:
(2)武坑-桃源景区环线:
(3)滴水岩主题旅游:
(三)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的基本方针,结合本次规划景区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指导思想和原则;
(1)在规则的整体构思上,强调“以和谐为纲”的规划原则。在规划设计中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使游人寄情于山水而流连忘返,使建筑融合于环境之中而充满诗意,洋溢着强烈的场所精神。
(2)强调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基础的原则;强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利于旅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3)强调规划的整体性与发展的有序性相结合的原则;创立临海短缺的景观和广受欢迎的多样化游览设施和娱乐活动;选择符合该区的开发模式,使建设具有较大的弹性,以适应其可能的变化。
(四)景区的性质、规模
1、性质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工作竞争加剧,生活在拥挤与喧嚣都市中的人们更加向往到宁静、幽美、开阔、充满绿色的郊外和自然环境中去放松心情。
根据武坑玉界景区丰富的景观资源条件、清新秀丽的自然环境,及其国内独特而罕见的火山地质构造,此区的规划宜从其本身的特征开发,紧扣“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这一主题,从而将其规划为“雄、奇、险、秀”的以山海熔岩风光为特色,以登高远眺、陶治性情、科学考察、回归自然的绿色旅游为主题,适当兼顾休养、度假功能,辅以地方性民俗活动的省级旅游胜地。
2、规模
(1)环境容量
为了合理开发和保护风景资源,顺确定一个合理的环境容量。
面积容量计算法:武坑玉界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要是山岳景观地带,按1000人/平方公里,则可容纳5000人。
线路容量计算法:游览主道长5公里,按每人占用5米道路计,约1000人,次道约10公里,按每人占用10米计则约容1000人,合计2000人。
比较两种方法估计合理容量在3500左右,游人逗留时间按半天计,周转率为2,则日容量为3500×2=7000( 人)
(2)接待规模
规划景区内桃源山庄为80床位,可满足一个旅游团队,床位不足由桃渚古城及东洋镇接待点补偿,这样就对景区影响较小且运营经济。
(3)景区内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近期规划中控制其发展,逐步改善居住环境,尤其是景区联系路西侧要控制出30-50米的绿化带,形成荫蔽感,景区联系路内侧的居民点远期考虑逐步迁出。
石柱下村规划成游览型村落。作为风景区的农居点,规划要求除满足农居功能外,其本身要成为风景区和旅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规划时注重生态环境和本地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一个有地方性、游览性、文化型的生态观光村。
五、规划布局
(一)功能分区
根据景区景观资源特征,总体布局可分为五个小景区,即桃渚田园区、石柱擎天区、玉台锦帐区、华盖峰林区、月光印翠区。在功能分区、旅游的组织、空间地域、环境条件、景观特征等方面,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规划要求,均有一定的独立性,利于分期开发。整个规划结构追求布局合理,突出山体、水网和大地景观等自然因素,同时也注重少量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
(二)组景设想
1、石柱擎天区:
规划沿景区联系道透过北入口与将军岩对景。整个入口空间不太开阔,两面依山,故在入口右侧设一科普展馆和服务中心,沿路侧建停车场,入口广场左侧设管理房与入口标志,适量布置管理及商业用房,沿湖侧规划游船码头。
外围通过几组建筑群围合成外广场,而通过山体、科普馆与游步道组成虚内庭,在半山五路交叉处设一景亭,由亭、观景台、内庭广场、码头及江渚上的小品组成一景观暗轴线。
于石柱峰设一双坡休息亭,既可供游人休息用,又可兼作票房(因事实上承包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