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能力目标:知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活动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上网查找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的事例材料,制作适合本课实际需要的课件;划分学习小组,做好课前预习提示。
学生准备:围绕课题,做好预习,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闻播报,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极大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有3000多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连基本的吃喝都成问题。在不断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被凸显出来。贫有千种,困有百样,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口,都得细细分类,一一对应找到脱贫办法,“精准”二字乃是良策。
(1)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你对走向共同富裕有哪些认识?
教师:全体人民脱贫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国家正确政策的引导、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共同富裕的知识。
【设计意图:采用新闻播报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导入课题,并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环节二:自主学习,解读新知
读一读:阅读教科书,填空,圈出一些关键词,把自己认为是疑难的问题勾画出来。看谁最先完成,限时10分钟。
1.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__________,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__________。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__________的新征程。
2.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__________发展阶段。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__________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__________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__________,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1)__________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__________、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4.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__________,人民的__________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__________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__________。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__________,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__________。
5.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
(1)党和政府坚持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__________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__________方向稳步前进。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__________战,实施__________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_________、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学生阅读教科书,思考并与同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本课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出示预习提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答案均来自书本,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更好地把握重点,提高效率。】
环节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友情提示: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组长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要求:邀请几名学生依次朗读材料,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活动(1)阅读教科书第9页“运用你的经验”材料。
探究:
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答即可。
师生共同总结:
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设计意图:教科书上的探究问题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
活动(2)材料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涵盖15个领域、包括60个具体任务。同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探究: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是什么?
师生总结:
(1)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2)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设计意图:采用时政新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导入课题,并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深刻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活动(3)阅读教科书第10页“探究与分享”。
探究:
分组交流思考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提示:从技术创新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社会责任来看,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师生总结: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的改革,使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展示新闻材料,加深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分析理解能力。】
活动(4)阅读教科书第10-11页“探究与分享”。
探究:
畅谈农村巨变,同时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师生总结:
农村变化可从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来说:新的机遇可从社会稳定、文化素质等方面回答;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谈。
自习课本梳理出对待改革的态度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要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设计意图:教科书上的探究问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便于导入课题,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在互相讨论交流、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对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意义,深化对改革创新精神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共享发展成果
活动(1)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探究:
(1)谁来共享发展的成果?
(2)为什么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师生总结: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活动(2)课堂讨论:如何“共享”发展。
探究:
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共享发展?
师生总结:
(1)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设计意图:采用漫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导入课题,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共享发展,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环节四:回顾总结,情感升华
1.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小组内交流,思考讨论,分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知识体系,做好知识回扣。选出代表发言,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归纳进行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重点,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2.谈学习后的收获和困惑。
(提示:可从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或者收获方面进行回答。)
学生盘点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困惑。
今后,在生活中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知识框架,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3.教师寄语。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改革进行时和共享发展成果两部分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