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练习(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北宋重文轻武描述错误的是 ( )
A.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B.宋朝的文臣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C.文臣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D.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里的“他”是( )
A.赵光义 B.赵匡胤 C.赵普 D.石守信
3. 960年北宋政权建立,这一政权建立的途径是( )
A.父死子继 B.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C.发动兵变 D.发动宫廷政变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宋祖”是( )
A.李渊 B.杨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5.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6.从如图知识卡片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内容一:中央机构要职由文人出任
内容二:派文人担任地方知州
内容三:文官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内容四: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A.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B.宋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C.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D.宋朝重视社会稳定和发展
7.宋初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反映了宋朝实行怎样的基本政策?(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重内轻外 D.重男轻女
8.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开明的民族政策
9.电视剧《清平乐》中,一介文臣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戍边西北。剧情反映了宋代实行( )
A.分化相权 B.武将稀缺 C.奖励耕种 D.文臣统兵
10.“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11.如表《北宋前四朝宰相人数统计表》,可用于说明宋代 ( )
时期
宰相人数
太祖朝
6
太宗朝
9
真宗朝
11
仁宗朝
23
A.市民文化丰富 B.海外贸易发展
C.民族关系融洽 D.宰相权力削弱
12.《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王安石代表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B.变法意在缓和社会矛盾
C.变法得到了所有社会阶层的支持
D.变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北宋的统治
1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15.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割据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