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有效指导
安徽合肥绿城育华幼儿园 。 刘旭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
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
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本文将分析和并
述教师如何从幼儿角色游戏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有效指导。
关键词: 角色游戏 有效性 游戏前指导 游戏中指导 游戏后指导
众所周知,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游戏为主, 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游戏活动
中更是承担了必不可少的重任。幼儿善于模仿的天性使得角色游戏在幼儿游戏当
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角色游戏的开展也是幼儿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一条捷
径。 幼儿的角色游戏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
动, 游戏主题、角色、 情节\ 材料的运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娃
娃家”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在厨房做饭、喂宝宝吃饭、穿衣、哄
宝宝睡觉等等。这都证实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应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
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程度也就越高。然而,游戏它只是一种假想的
活动,它源自现实却又高于现实,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通过自己的想象
力与创造力对现实的重新塑造。当然,由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幼儿对于
游戏中角色的理解和再塑造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在玩角色游戏中所
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行为举止、交往能力等方面较为关注那么,教师如何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在游戏中,教师又如何体现出“参与者”
的身份昵? 我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游戏前指导: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拓展角色游戏内容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己有的经验, 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现实的
重新塑造。例如: 在孩子们玩“爱心医院”这个角色区时,担当“小医生”角色
的幼儿再现了自己看病时所见医生的行为举止, 模仿医生为病人听诊, 询问和开
药;而担当“小病人”角色的幼儿也同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看病经验,挂号、
交钱、拿药、住院等,这些均是幼儿对于自身生活经验的再现和重新塑造。那么
对于那些幼儿不熟悉的角色区,教师该如何有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呢? 如, 大班
开设了“邮局”角色区,幼儿对于角色区中投放的材料和陈设非常感兴趣,但由
于缺少在邮局中寄信的生活经验, 所以每次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邮局都显得非常
冷清,工作人员也无所事事。为此,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生成课,带领
幼儿从认识信封和邮票开始,熟悉寄信的每一步。 让这些只知道手机短信和电子
邮件的孩子们重新认识了最原始的信息传递方式一一寄信, 在生成活动中, 教师
带领孩子去邮局亲自寄信, 观察邮局中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分拨信件的,观看邮递
员概报是怎样送信的。并要求家长和孩子在家中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一封信从投
入邮箱开始, 是怎样一步一步送达到收信人手中的。 随着幼儿对于邮局的知识的
深入了解,对于寄信经验的不断累积,幼儿园中“邮局”角色区中游戏的开展也
开始有声有色了。 幼儿除了在“邮局”中寄信外, 还能够自己发现新的服务项目。
如: “邮局”劳边应该设有银行,方便顾客存取款或者汇款; 邮局内还应提供鲜
花速递和杂志订阅等服务项目; 甚至有些幼儿还主动提出邮局还可以代购火车票
和飞机票。教师有效的游戏前指导,使得幼儿经验的不断增加,角色区的游戏内
容也得以不断充实。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新的内容,塑造新的角色,
让“邮局”这个原本冷清的角色游戏区愈发热闹起来-
角色游戏是社会化的游戏, 幼儿共有的知识、经验是社会化角色游戏的基础。
如上所述, 除了利用实地参观来丰富幼儿经验之外, 教师还可以有其他方法为幼
儿提供充足的生活经验。例如阅读绘本、观看视频等,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幼儿的
生活视野, 同时还可以为他们进行游戏提供许多生活素材, 进而使游戏顺利开展。
二、游戏中指导 随时参与,适时指导。
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能够完全投入在自己的小社会中, 游戏中的每个角色都
被幼儿赋予了自己的理解和重塑, 教师的过分干预不仅会影响到幼儿玩游戏的兴
趣,还会禁锣幼儿的思维,抑制他们对角色的发挥。然而,幼儿年纪尚小,游戏
中缺乏沟通和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薄弱,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指正-
那么, 教师何时指导? 如何进行有效指导? 成为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两
个关键性问题。
《1) 引导幼儿分配游戏角色。
在角色游戏的选择上, 性格活泌的幼儿在选择角色时通常喜欢一些有趣而热
闸的游戏,如: “小舞台”、“小吃吧”等角色区,性格相对内化的幼儿比较倾
向选择较为安静的角色区,如“图书馆”、“制作坊”等, 就角色游戏而言,每
种游戏的开展都是为了发展幼儿自身的语言和交往能力, 通过游戏使幼儿自身的
能力有所提升和发展- 幼儿由于性格的偏差而造成选择的角色偏差显然是违背游
戏开展的目的,教师此时就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如,在幼儿选择“小舞台”角色
游戏区时,活浚的幼儿剖欢选择“演员”的角色,而性格安静的幼儿更爱当“观
众” 在台下默默观看。此时,教师可以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鼓励
台下的“观众”与台上的“演员”进行互动,请“演员”邀请“观众”上人台共同
表演。教师利用“主持人”的身份不着痕迹的使得游戏中“动”“静”相宜,从
而弥补幼儿在角色上的性格偏差,同时又不影响幼儿游戏的自主游戏,可谓是相
得益彰。
52) 引导幼儿认识角色身份,建立游戏秩序,开拓新角色。
玩角色游戏时,幼儿有时只是热刘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
确自己所想担任的角色身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 此时教师同样要以角色身份参
与游戏,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幼
儿在明确自己的角色之后, 教师还要启发幼儿充分理解角色,使幼儿认真地、富
有创造性的扮演角色-
对于小班幼儿,教师指导应侧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上。人小班幼儿在游
戏中经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教师应以角色身份的口吻经常提醒。如,小班的
“娃娃家”中,扮演“小客人”的幼儿也喜欢摆弄请房的餐具,容易和扮演“妈
妈”的幼儿发生争抢,这时教师便可以“客人甲” 出现,招呼“小客人”一起陪
“宝宝”玩玩具,陪“区爸”看电视,从而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由
于角色不清而产生的矛盾; 对于中班幼儿, 教师应看重游戏中幼儿协作能力的发
展。中班幼儿角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