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童画》教案
教学课型: 绘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了解童谣童画的相通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童谣。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童谣和童画的艺术美,培养综合艺术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出合适的童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既符合童谣意境又能体现一定绘画水平的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讲授、示范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示范作品
学生:两首童谣、彩笔、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件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学生跟着音乐读唱童谣,感受童谣气氛。
小老鼠上灯台,
偷吃油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1.师:大家熟悉这首童谣吗?(熟悉)
2.读唱了这首童谣,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学生回答)
师:哦,在同学的脑海里出现各种各样有趣的画面。是啊,熟悉的童谣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老师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3.教师示范绘画(简笔画形式),简单讲述创作思路(一边绘画一边讲述)
师:大大的脑袋,圆圆的耳朵,小小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圆圆的身体非常可爱,吃饱了油,它想回家了,刚迈开一步,发现好高的灯台啊!吓得直冒汗。再给它画上灯台,流下来的油,好好吃的。
师:你们喜欢老师给这首童谣配上的童画吗?(喜欢)
4.揭题《童谣童画》
师: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童谣配童画(板书课题:童谣童画)
二、童谣童画知识介绍
1.童谣的特点和内涵。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童谣童画的小知识。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根据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而创作的一种短小的诗歌,这种诗歌很适合少年儿童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富有表现力。据文献资料记载,童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
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
童谣,是一首诗,充满了孩子的幻想和憧憬。
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
2.学生介绍自己熟知的童谣
师: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童谣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熟知的民间童谣,读一读,唱一唱(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童谣真不少!
三、课件欣赏作品,重点讲解童画创作思路
师:书本里的童谣童画也让我们赏心悦目,我们一起去探讨一下怎么样才能给童谣配上独特的童画。
1.首先要读懂童谣 (板书:读)
学生朗读《纺线车》(师: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童谣作品)
2.下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 板书:想)
3.边想边构思,把你读到的,想到的构思成一幅画面(板书:构思)
现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
师: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书里的作者是怎么创作的,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图片)
师:跟同学们想的一样,一个妇女在防线车前面,摇拉着防线的场景。
主要表现是哪句歌词?(一个词)
小结:在构思的时候,可以表现童谣当中的几句歌词 (一句话)
4.师:接下来,我们再去欣赏另外一件作品《小小孩儿会唱歌》
师:对照童画轻声朗读这首童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画面里描绘了所有的童谣内容,是不是?包括大树和斧子。(整首)
小结:我们也可以构思表达整首的童谣内容。这样画面内容丰富,构图更加饱满。
5.构思好了画面内容,我们就要开始绘画造型。
(1)《荡秋千》这幅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画面展现了一个小女孩从下面往上荡秋千的一个过程。作画者用叠影的方法连续的表现同一个人的动态过程,非常特别。
(2)这幅作品用什么手法表现的?(学生回答)
小结:童画的画面造型可以夸张表现
6.《采藕》(采,采,采藕来,你出来,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