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

246阅读 | 11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潇湘 上传于:2024-05-21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 (2004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2.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 和 原则。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 的因素和 的因素。 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 ,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 和理论思维。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 。 6.导向功能、 、决策功能和 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 ) A 民主化 B 多元化 C 规范化 D 差异化 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下面( )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 A 实验法 B 实践法 C 研究法 D 练习法 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 )结课。 A 激励式 B 拓展延伸式 C 比较式 D 悬念式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 A 科学性 B 教育性 C 启发性 D 正规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2.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 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4.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2.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这是一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报道: 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市实验学校合作开展“六年级文科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交汇渗透”教育活动。每月一次,上午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去学校讲课,下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一年之内,该校六年级学生六次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大门,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学校还把学生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学生文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根据你对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分析这一教学活动的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习者 2.顺序性 整合性 3.学校内部 学校外部 4.直观手段 认识能力 5.参观法 6.诊断功能 促进发展功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DBCBD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1)在知识观、学习观上都持与目标模式较为不同的主张。 (2)与目标模式相比,在其课程哲学、心理学基础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3)过程模式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4)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2.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 (1)变革教育的意识,即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真正地把发展选修课程置于课程领域之一的高度。这是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2)保障教育经费,逐步改善相应的教育条件,充实教学设备。 (3)确立选修学科的评价尺度,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列入评价体系之中。 (4)选修制度的学科构成及其运作比之必修课程更为复杂,更需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和全社会的支援体制。 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4.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纵观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理论,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