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敬业与乐业》。课前,我听到有几位同学在争论《敬业与乐业》的论点是什么。同学们,你们觉得《敬业与乐业》的论点是什么呢?
生:论点是“敬业与乐业”。因为我读过的有些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比如《做人要诚信》什么的。
师:能联系自己平时的阅读经验来学习,这一点非常好!不过你觉得“做人要诚信”和“敬业与乐业”是一个类型的题目吗?
生:好像还不太一样。“做人要诚信”是一句话,而“敬业与乐业”是一个短语。
师:非常好,你很快就看到了这两者的区别。那你还能确定《敬业与乐业》的题目就是论点吗?
生:我也不太确定。议论文的论点,以前我把握得不好,找得不快也不准。这节课,我想进一步通过学习《敬业与乐业》了解论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师:很好,你阅读这篇课文的目的很明确。其他同学有没有相同的困惑?
(生零零星星举手。)
师:梁启超的文章读不太懂非常正常,因为梁启超所在的清末至民国提倡文体改革,出现了包括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在内的许多文体,再加上梁启超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学术视野很宽广,所以好多文章我们作为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他的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特别善于写作“ ×× 与 ×× ”的议论文,比如《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作官与谋生》《实业与虚业》等等。但“ ×× 与 ×× ”这样的题目只显示了文章的论题,而看不出论点。今天,我们就以《敬业与乐业》为例,一方面明确课文中的观点,同时也学一点把握这类文章论点的方法。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犹豫):文章很长,我想了解一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师:你的问题涉及议论文行文的逻辑关系,属于议论文要素中的论证要素。
生:我的问题是,梁启超写了那么多古代人的名言,能不能删去一些?
师:好问题!你的问题涉及议论文的论据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也是读懂、读好议论文的三大法宝。同学们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大家的预习很有效,已经读到文章的内部去了。今
天,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屏显。生读。)
1. 浏览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2. 跳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思路。
3. 精读课文,分析典型的论据。
二、梳理课文,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活动一:浏览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师:什么是观点?观点一般在哪儿找呢?
生:观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有时候标题就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可能在文章开头或结尾。
师:那么能表明观点的句子有什么特征呢?
(生沉默。)
师:往往是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如果文章中没有这样的现成句子,我们就要对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总结。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圈画出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浏览时间 3 分钟。
(生浏览课文。)
生:“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观点应该是“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师:你是把上下两行完整的句子全读出来了。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长句子中有一个连词,是什么?
生:分号。
师:不是标点符号,是连词。这个连词是什么?
生:但。
师:“但”表示什么关系?
生:转折关系。
师:这说明本文论述的重点在后半句,所以我们可以说后半句是作者的观点。 “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生:“不二法门”是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师:议论文中的观点应该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所以,这一句话我们怎么样表述会更好?换句话说,这个后半句能不能用陈述句来表述?
生:“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独一无二。
师:“独一无二”是形容词,不是名词,不能放在“的”后面。应该怎么表述呢?
生:“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最好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观点大声读一遍。
生:“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最好方法。
(二)活动二:跳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
师:“敬业乐业”在文中分别涵盖哪些段落?大家找一找,
(生默读寻找。)
生:敬业是第 6 自然段。
师:你找得很快,但是有一点点拘泥于某一段篇幅了,上下段再看看,好吗?旁边的同学谈一谈。
生:敬业是第 6、7 两自然段。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 6 自然段的首句是“第一要敬业”,第 7自然段的内容写的是敬业的事儿。
师:你抓住了文中的关键性语句。第 6 自然段的首句是“第一要敬业”,第 8 自然段的首句是“第二要乐业”,全文思路非常清晰。那观点和主要内容之外的第 2-5 自然段能不能删去呢?请同学们跳读文章,梳理文章思路。
(生跳读课文。)
生:我觉得不应该删去,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来
看第6自然段首句“第一要敬业”,第8自然段首句“第二要乐业”,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师:太棒了!她的眼光很敏锐,并且能从全文着眼,注意到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发现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这篇文章虽然很长,但是思路非常清晰。除了文章整体思路是这样的以外,还有一些语段也
能体现说理的层次,比如第 8 自然段。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一段。
(屏显。生自由读,齐读。)
师:这一段文章,我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标上了红颜色。同学们想一想每一层都谈了什么问题。
生:这些层次分别论述了职业的状态、成就、性质、思想。
师:说得很对。这一次,我又把文中的关键词做了标注,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次要注意体会各层次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两个字的读音,“层累”的“累”(lěi),“骈进”的“骈”(pián)。
(屏显。生齐读。)
师:各层次间是什么顺序呢?
生: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师:是的,这四层就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三)活动三:精读课文,分析典型论据
师:刚才,我们通过浏览和跳读,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思路,对文章整体上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文章的细节。梁启超用了什么材料规劝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有业敬业乐业”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间 4 分钟。
(生阅读讨论。)
生:我找到的是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梁启超用名人名言来告诉学生们要“有业敬业乐业”。
师:你找得很棒!我们合作读一下,好吗?
(师生合作朗读,重读“难矣哉”。)
师:作者引用了名人名言!很明显,还不止一处。本文还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
生:还有孔子的话:“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生:还有庄子的两句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生: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