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全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能力目标: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句意。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查阅资料、讲授法
课前准备:反复朗读,借助注释弄懂课文大意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朗读能力,以及感情的领悟能力,但由于他们对当时岳阳楼的美景只能靠想象。另外,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才能感悟作者的志趣;引导学生采用归纳法建构学习,加强对课文理解记忆。
五、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 岳阳楼简介、背景介绍(学生交流、老师补充)
3、作者简介和文体简介(学生交流、老师补充)
(二)检查并交流预习
. 给加点字词注音(生先读再听老师朗读)
(1)准音 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霏(fēi ) 樯(qiáng) 楫(jí)冥冥(míng) 谗(chán)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怒号(háo) 汀兰(tīng) 把酒(bǎ)
(2)句读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3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 理清文章结构
4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练习翻译:
用同样的的方法学习第二段:
5、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衔远上,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它)包含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乌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被降职远调的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三)课外作业:
1.把小黑板上关于范仲淹的资料抄在练习本上。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三---六段)
一、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用学习上节课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六段,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月不晴(的时候),阴惨惨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长啸,猿啼叫。
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他人的诽谤和讽刺的心情。满眼凄凉冷落,极度伤感而十分悲痛。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打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呢?
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极点了。
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少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
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国君担忧。
⑩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3.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
二 一词多义
1属: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属(zhǔ)引凄异(连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类
2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3、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物、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看、观赏)
4、备: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攻其不备(防备) 关怀备至(表示完全)
5、一: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
一鼓作气(第一次)
6微:微斯人(没有) 谨小慎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细小)
7乃: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乃悟前狼假寐(才)
8异:或异二者之为(不同) 属引凄异(怪异)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9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10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 初极狭(很,非常)11、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四时之景不同(风景)
12胜:以少胜多(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优美)
13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14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精通书法(通晓)
15其:其喜洋洋者矣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则忧其君
16和: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17何: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然则何时而乐耶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
17、归:吾谁与归(归依) 归根结底(归结)
18、薄: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 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轻视、看不起)
19、国: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 国家兴亡(国家)
20、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替,对,表对象)
21、开:连月不开(放晴) 开我东阁门(打开)
三、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情况
1、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2、背诵课文第5段。
二、研讨课文: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7、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