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

75阅读 | 2收藏 | 1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1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2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3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4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5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6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7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8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9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10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11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12页
《最苦与最乐》—读书郎精品教案.doc第1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暮秋梦远 上传于:2024-06-08
《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 教材解读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法与学法 教法:1.启发诱导法一一引导、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情景教学法一一一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种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学法:讨论探究法一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 2.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1.自读课文写出阅读时遇到的生字。 2.结合资料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约5分钟) 导入法一:同学们,你认为人生中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所以答案也不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看他是如何认为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板书: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导入法二: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认为“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板书: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围绕“苦”与“乐”这一话题,列举古今中外名家的观点,自然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约10分钟) 初步感知 一、解题: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题目有什么特点?(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文章题目揭示了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二、了解作者: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作者梁启超先生?(学生简介作者) 明确:梁启超,字卓如,号 ,一字任甫,别号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最有名的事迹之一就是“戊戌变法”。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自主学习: (一)自读提示一(出示): 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1.注音 恩惠(huì) 契(qì)约 卸(xiè)却 如释(shì)重负 监督(dū)揽(lǎn) 赔(péi)礼 悲天悯(mǐn)人 2.解释词语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而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二)自读提示二(出示):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思考:文章哪几段写最苦?哪几段写最乐?你能找出体现人生最苦、最乐和责任关系的语句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第1、2、3段写最苦;第4段写最乐。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解析题目,初步了解全文内容。 让学生介绍作者,可加深学生对作者的印象。 学习字词知识,为速读课文打下基础。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三、合作探究,披文人情。 (约28分钟) 交流探究文章内容 围绕以上所划分的三个部分,将学生分三大组,分别探讨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每组时间均为10分钟。 (一)探究提示一(出示): 第一大组自读第1、2、3段,围绕“作者是如何论述最苦的”提出问题,勾画论据,相互交流论证方法,或者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勾画、标记出来,写在文白处,提出来组内交流解决。10分钟后,每大组推选2~3名同学交流所得。 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展示探究所得可能有: 1.第1、2段中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作者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吗? 点拨:贫 知足;失意 安分;老、病、死 达观。(事实论据)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究竟是什么? 明确:用原文回答:“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即应尽的责任未尽。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文中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4.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5.第三段中作者认为没有尽“责任”的表现有哪些?它的范围有多大?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点拨:表现:承诺未办、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事实论据)。 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事实论据) 6.作者这样论述表达了什么意思? 点拨: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也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7.“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第1、2段与第3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2段提出观点,第3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探究提示二(出示): 第二大组自读第4段,围绕“作者是如何论述最乐的”提出问题,勾画论据,探讨交流论证方法,或者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勾画、标记出来,写在文白处,提出来组内交流解决。10分钟后,每大组推选2~3名同学交流所得。 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展示探究所得可能有: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点拨:从第4段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就可以看出,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作者提出论点后,用什么论据进行论述的?他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 师点拨:引用古语、俗语、名人语录来讲道理,就叫作道理论证;用到的这些词语、句子就叫作道理论据。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道理论据)非常形象地论述了尽了责任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3.文中论说的语句有哪些?试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探究提示三(出示): 第三大组自读第5、6段,围绕“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提出问题,勾画论据,相互交流,或者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勾画、标记出来,写在文白处,提出来组内交流解决。10分钟后,每大组推选2~3名同学交流所得。 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展示探究所得可能有: 1.作者引用了哪些名言佳句,这些话想要说明什么? 点拨: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任”。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4.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最苦 启思: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那么我们带着如下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