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25.《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课时:共一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
班级: 姓 名: 组 别:
本周习惯养成主题:展示——尽显我的风采!
学
习
目
标
我的奋斗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诚信做人,诚信处事。
重、难点
重点: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准确默写。
知
识
链
接
我国古代聪颖机智的儿童列举: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2.甘罗幼时聪慧过人,十二岁那年,祖父甘茂因力阻秦王兴土木而招致秦王极为不满,秦王就令其上贡“公鸡蛋”来刁难他。翌日一早,甘罗则随满朝文武官员进了金殿。秦王一见就问:“小孩子来做什么,你爷爷呢?”甘罗镇定地说;“爷爷在家生孩子。”秦王拍案斥道:“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甘罗也不甘示弱地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秦王一听恍然大悟,称赞道:“小小顽童却有宰相之才!”于是甘罗就磕头谢恩。秦王的金口玉言使“甘罗十二做宰相”的美名传遍了天下。
王冕四岁作画;曹植七岁作诗;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
导学过程
学习秘籍
一.导入:
大屏幕展示冰心的诗句(师生齐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课件一)
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
二.自主学习:
1.《世说新语》是 朝宋人 编写的。
2.生字注音: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 ) 非人哉 ( )
我的疑惑:
3.解释词语含义:
A.重点实词:
(1)期行: (2)日中:
(3)舍去: (4)乃至:
(5)门外戏: (6)非人哉:
(7)相委而去: (8)下车引之: (9)入门不顾:
我的疑惑:
B.通假字:
尊君在不:
C.称谓词:
尊君:
家君:
君:
4.翻译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我的困惑:
三.合作探究:
1.朗读交流:两人结对互读课文,互相纠错,并做好笔记。
2.解决疑难:6人或8人小组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做好笔记。仍有疑问,全班探讨时提出。
3.口语交际:结合课文内容,与文章中的人物展开对话。
4.课外拓展: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5.联系实际:你生活中有没有做过或遇到与诚信有关的事情,说说感悟。
6.自我激励:挑选或者自拟一条与诚信有关的话鼓励自己,勉励大家。
四.展示提升:
环节一:一咏三叹,诵读悟情。
班级举行关于《陈太丘与友期》的朗诵比赛,请每组做好准备。
建议:
1.有精当诵读指导语的设计(语速、语调、节奏)。
2.有组内成员入情入境的诵读展示。
3.有多种发动形式,营造班级竞读氛围。
环节二:浅斟低吟,积累词汇。
建议:
1.将要点展示于黑板。
2.解析过程:朗读—分析(词义、句义、内容结构)—总结方法—检测
环节三:驰骋想象,迁移拓展。
读文千遍,贵在有思,请你针对下列话题,记录下你思想与感情的涟漪。
跨越时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搜集到的名言、故事,以“XXX,我想对你说”为题,与文章中的人物展开对话。(50字左右)
五.达标检测:
要求:根据中考考点,从文学常识、原文填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几个方面出一套检测题。
六.课堂小结:
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