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1.A2.C3.C4.D5.B6.D7.B8.C9.D10.C11.C12.B13.D14.B15.A16.A17.C18.B19.C20.B21.A22.B23.D24.A25.C26.B27.C28.C29.C30.D31.D32.B33.C34.C35.D36.C37.D38.B39.C40.B41.C42.B43.D44.C45.D46.A47.D48.D49.C50.D51.C52.C二、填空题1.学校德育2.基础性3.社会德育4.德育目标5.心理健康教育6.择业指导7.道德教育8.品德9.德育目标10.德育目标11.受教育者12.德育内容13.社会思想道德14.道德意志15.道德行为16.行17.德育方法18.主导作用19.受教育者20.德育原则21.活动方式22.疏导原则23.因材施教24.道德两难25.陶冶26.思想品德(政治)27.榜样28.教育者29.环境陶冶30.陶冶法31.自我评价能力32.潜移默化33.榜样34.赞许35.捕捉时机(利用时机)36.体谅模式37.认知38.皮亚杰39.深入性提问40.发展性41.道德情感42.社会实践活动43.导之以行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3.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 )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A.伦理学B.哲学C.教育学D.社会学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6.德育具有(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7.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8.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 )德育目标的要求。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D.德育的享用功能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1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1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1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4.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动力。A.知B.情C.意D.行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16.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7.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 )。A.要遵守顺序性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C.可以具有多开端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18.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9.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2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
21.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2.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2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25.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B.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C.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D.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2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27.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2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3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1.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A.一致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导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3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5.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36.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疏导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3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3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39.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40.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D.模糊综合测评法41.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A.自我调控B.自我监督C.自律D.自我疏导42.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43.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说服教育法44.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B.适当体罚也可以C.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D.要以纪律为主,说服为辅4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4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47.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各科教学B.团队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48.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C.班主任工作D.体育竞赛49.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