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石头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它是一节在本册教学中起到提高审美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作用的课。也是一节文化内涵很深的课,需要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同时又不能讲得太深,要深入浅出,知识点要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同时,它也是一节影响深远的课,不会立竿见影,但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粒石文化的种子,很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的某些学生心中发芽、长叶,开出绚丽的花朵。
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早期,爱面子,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肯定,所以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言,生怕自己说错了,会遭到同学耻笑。所以课堂总是静悄悄的,很安静。了解到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就要注意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作业,不要轻易否定,要以肯定为主。即使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再婉转地提出改进意见,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方式、手段: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这节课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为方便学生理解,一定要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来讲解。
注重趣味环节的设计。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就全靠教师的生动讲解,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石文化的意识。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多了,学生会反感。就需要老师设计一些有趣味的环节,如猜猜哪些属于石头以及说说关于石字的成语等等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教师准备:PPT、石头、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铅笔、勾线笔、水粉笔、抹布 学生准备:石头、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铅笔、勾线笔、水粉笔、抹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外石刻艺术作品和石头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用鹅卵石进行石头联想绘画;
了解石刻艺术的多种拓展技法和应用。在了解石刻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感受石头的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石头历史和石刻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创作绘制简单的石头联想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石刻艺术的乐趣,能运用学到的石刻知识大胆创作,激发学生热爱石刻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中外历史上各个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石头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对石文化和石刻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用颜料在石头上创作绘画作品。
教学设计:
引导观察感觉导入 (5分钟) 1.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下列这些选项中哪些属于石头? (A. 青石B. 鹅卵石C钻石.D.水晶.E. 蓝宝石) 每小组各给出一个答案。 2.师:同学们,不管是普通的青石、鹅卵石还是名贵的钻石、翡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字:石头。 3. 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观察过石头啊?(没有)请你们来摸一摸:石头摸上去什么感觉?生:冰凉的。再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生:没有味道。拿笔敲一敲,什么声音? (生自由发言,如冰冷、光滑、清脆) 4.师:你们的感受都非常真实。你们认为石头有生命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抚最早的磬是石磬。约三千多年前,古人就挑选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悦耳的“灵璧石”来制作磬这种打击乐器了。 5. 再看看咱们江苏,就有很多石头雕刻的杰出艺术品。 在咱们江苏的南京、丹阳、盱眙等地有许多古代石雕杰作。其中麒麟和辟邪等动物是参考狮虎等猛兽的形象和神态而想象出来的神兽。 ①这座麒麟坐落在南京市栖霞镇狮子冲,是现在能见到的17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最精美的石雕。它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它们能显示尊贵、避灾镇邪,因而受到崇敬。早在1000多年前,神兽就被雕刻安置在帝王的陵墓前守卫皇陵。石刻保存完好,昂首扩姿,通体纹饰精美,是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的代表作之一。 ②距今600年的南京明孝陵石刻,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石象(明代) ③在江苏省连云港的孔望山上,也有一座花岗岩雕成的巨大石象,它憨态可掬、浑然天成,汉代雕刻,已经约两千岁了。(讨论:你认为把这块大石头雕成大象的样子,设计得怎样?雕刻得怎样?同样是将一块巨大的石头雕刻成一头大象,和明孝陵的石刻石象相比呢?说说你的观察和比较。连云港的石象古拙可爱,明孝陵石象气象雍容,有皇家气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