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 三年级下册
课题:《风筝》
教材分析:
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及种类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制作风筝的方法,加深了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认识。回忆放风筝的场景、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风筝的流派、色彩图案的特点、制作方法及制作一个风筝。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观察、分析,不断递进探究、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合作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并通过放飞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并学会制作风筝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风筝。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
师:这一日,悟空闲来无事,一个筋斗云来到了美丽富饶的江海之滨。忽见前方有一平板之物挡住了它的去路。悟空大声喝到:何方妖孽,竟敢挡我老孙之路,挥棒便要打去。同学们,你们快告诉悟空这是什么?
师:悟空不禁惊奇道:没有翅膀,居然能飞,人间竟有如此神奇的宝贝,我一定要探个究竟。下面我们就跟着悟空一起飞进风筝的世界。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生:风筝
二天空的精彩
一板子风筝
师:看到这只风筝你有没有疑问?(板鹞风筝)(如和常见的有具体形状的风筝不同,上面挂的是什么?)
师:下面我就来解决你的疑惑。
师:这种风筝是平板造型的,所以称之为板子风筝,数江苏南通的板鹞最具有代表性,鹞面上绘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还有具有地方特色的脸谱,南通的蓝印花布等图案。非常的精致,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
师:最初的风筝上是没有哨口的。两千五百年前,墨子制作了木鸢,飞上了天空,开启了人类的飞翔之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便用纸来改进木鸢,称之为纸鸢。直到晚唐,人们把竹笛丝弦之类的发声器捆绑在风筝上,风吹声鸣,笛孔作响,声如古代乐器“筝”的声音,才有了“风筝”的名字。
师:南通板鹞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板鹞上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大的用葫芦制成,小的用白果壳制成。老师也带来了几只哨口,谁来尝试吹一吹.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风吹哨鸣,五音和谐,声及数里,宛若空中交响乐。
生:提出疑问
生:欣赏
生:了解风筝的历史
生:尝试吹哨口,感受板鹞独特的音响魅力
生:听一听板鹞放飞的声音
二硬翅风筝与软翅风筝
师:一曲空中交响乐听完,忽闻前方传来喧哗之声,原来悟空摆了个擂台。我们一起凑热闹去。
师:只见擂台中间高悬“火眼金睛,智力大比拼”几个大字。内容如下:请仔细观察桌面上的风筝,经过小组探讨,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风筝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风筝有什么特点?
3、两只风筝的翅膀有什么不同?
4、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燕子风筝上的花纹
回答正确的同学将得到悟空的神秘大礼包一份哦
师:首先,第一个问题。风筝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答对赠送大礼包)
师:第二个问题。风筝有什么特点?(答对赠送大礼包)
师:第三个问题。两只风筝的翅膀有什么不同?(答对赠送大礼包)
师:翅膀下端没有骨架的,为软体风筝,此类风筝多表现飞鸟,昆虫,金鱼等,升至空中,两翼飘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天津的软翅风筝最为突出。
师:两侧边缘高中间凹的是硬翅风筝,数北京的沙燕儿最具有代表性。沙燕眉梢上挑,两眼炯炯有神。人们按照大家都喜欢的大胖小子,扎成了“肥燕,又按照亭亭玉立的,苗条秀美的少女,扎成了”瘦燕“,还有双头燕,寓意比翼双飞,好事成双。
师:第四个问题。沙燕身上都有些什么图案啊,用四字成语来回答?(回答正确的赠送大礼包)
师:原来人们喜欢用传统吉祥的图案来装饰风筝,寄予美好的愿望。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生:骨架、风筝面、线
生:大多数对称
生:骨架不同
生:欣赏
生:欣赏
生:喜上眉梢竹报平安 福气长寿 花开富贵
三串式风筝
师:中国的风筝之都潍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串式风筝,气势恢宏,生动活泼。常见的有龙头风筝和蜈蚣风筝。造型色彩各不相同,千变万化,奇巧百出。
生:欣赏
三地上的巧功
一扎架子
师: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也是一种创造。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万里晴空时,专注、欣慰、恬静,心里也美美的。那如何来做一只风筝呢?
师:总结,扎架子,绘花彩,糊纸面,放风筝。
师:传统的扎骨架的材料选用的是竹子,因为轻而且韧性好,下面跟老师一起来体验一把。为了扎制方便,我们用吸管来代替竹子。
演示扎制步骤:
1黑点处贴上双面胶
2黏贴于上呈十字形
师:一个最简单的风筝骨架便做好了。你以为扎架子如此简单那可就错了,传统的扎架子步骤有选,劈,弯,削,接等十多种步骤。一起来看看风筝大师们扎制的骨架就知道他们的手有多巧了。
师:因为有了这些老艺人的坚守与创新,我们的民族文化才得以保存与发扬,让我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点个赞
生:讨论
生:体验扎风筝骨架
生:欣赏巧夺天工的风筝骨架
生:点赞
二绘花彩
一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