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四年级下册
第14课 风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风筝的造型、色彩等相关信息和制作的基本原理,体验扎、糊、绘、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能用对称或其他方法设计风筝图样并尝试掌握放风筝的技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形成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 : 制作风筝。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
教 法:学法交流探究、讲解示范、实践制作,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观风筝博物馆,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啦!
师:那我们出发吧!
(课件播放)
师: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北京馆:
北京风筝至今保持着骨架精巧、彩绘严谨、雍容华贵、观赏价值较高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山东潍坊馆:
潍坊风筝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潍坊市又称为世界风筝之都。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天津馆,
天津风筝以造型、图案彩绘、放飞技巧的不断创新而著称。博采众长,技艺精湛,在风筝上打眼、扣挥、扎结,用锡焊铜箍衔接风筝骨架的首、身、翼、层,数丈长的风筝能折叠装进一尺大小的盒子或纸袋,携带方便。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南通馆,
南通风筝造型简朴,高低音交响的哨笛装置和富丽典雅的工笔彩绘。南通风筝的基本样式可以分为板鹞式与活鹞。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不同地域风格的风筝,大家感觉它们美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风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风筝的时间,感受他们的魅力。
新课讲授
风筝的起源——播放动画
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最早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取名木鹞,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至隋唐宋代,放风筝成为大家喜欢的室外运动。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志,动物,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请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我国传统风筝,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风筝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呢?
生:上面的图案像年画一样,真美
师:说的很好,那谁能才出来上面的花纹寄托了什么美好的寓意吗?
生:荷花鱼(连年有余)谐音寓意
侍女、蝙蝠、桃(福寿侍女图)
九条龙(九龙百子)实物寓意
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借实物寓意或借谐音寓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
风筝从古至今,样式越来越丰富,形态也多变,大家都很熟悉风筝,那大家都见过什么样式的风筝呢?
学生回答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