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内容。是在学习地球自转、公转及月相成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进一步探究地球,月球,太阳天体运动规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课也是为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知识的一课。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这种教学设计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月食成因示意图)
学生准备:手电筒,玻璃球,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太阳发生过圆缺想象吗?
学生质疑,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多数知道这种现象是日食现象。(此时教师加以追问:关于日食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分别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日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日食现象……)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日食的成因
(1)首先看一段日食的录像。
(2)谈话:根据刚才的录像,你认为日食是怎么形成的?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一起说一说。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并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此,我及时给与肯定)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挡光物体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我会通过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挡光物体的特点,比如①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的)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月